当前位置: 短篇文章网 > 读后感 >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精选6篇)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 2022-08-10 08:13:06 人气:3004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精选6篇)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精选6篇)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1

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课受益颇多,她首先是出示几个句子:1。思想家、政治家,伟大的领导人。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然后出示问题:看了这些句子,你们知道写的是谁吗?很巧妙的引出了本课的主人公:毛泽东,接着再看相关的图片从而引出了课题。这种简洁的导入方法真是一举两得,即能引出课题又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这节课朱老师在朗读方面采取了多式样,既能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分角色朗读,毛主席和警卫员的话、毛主席和群众的话。通过读对话,抓关键词感受毛主席是个关心群众、不搞特殊的人。二、回顾板书:通过每件事的对话感受到的主席的为人,总结: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三、快速读课文看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四、总结:将学生找出的句子罗列出来,让他们说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句子——描写动作的句子。师总结: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再结合学生抓出的关键词进一步总结怎么描写语言、动作——从细节入手。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2

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人之一,他虽然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一个伟大的人,但他拥有着高尚的品质。虽然我以前听说过许多关于他的事,但我对毛主席此人仍是一头露水。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学习《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篇文章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发生的三件小事,虽为小事,但充分表现出了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歌颂了主席时刻与人民同在,与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高尚质量。

本文讲述了毛主席在花山做得三件事:将群众请回花山下碾米,给群众们送茶水,帮人民群众碾米。顺着之前做的课堂笔记,我又一次翻开了书,读了起来。当我读到毛主席让警卫员将乡亲们请回到花椒树下碾米时,我心如浪涛翻滚,主席为了解放全中国,夜以继日地操劳着,警卫员此行此举并不无道理,可是,主席为了不影响群众生活,宁可受到干扰,如果是我,一定会受不了的,可主席不顾这些。尤其是:“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就影响群众生活。”这句话,更是让我思绪万千。继续读下去。当我读到“我看你是把我放在特殊位置上了。”我的内心被触动了,主席。你总是把群众放在首位,短短几句朴实的话语,其中饱含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主席明知那茶叶来之不易,可偏给群众喝。这不是大公无私那什么是呢?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最亮的闪光点吧。含着泪花读下去。下面是主席帮群众推碾子了。此事突出了共产党员不打官腔、不摆官架子、和蔼可亲、与人为善的优秀质量,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这才受到百姓的拥护的吧。

“碾盘上的玉米,在碾子的碾压下,伴随着毛主席与乡亲们的谈话声,飘向好远的地方。”合上书,文章读完了,可毛主席的话语仍在我耳边回响,心里如浪涛翻腾,久久不能平静。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3

开学的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文章主要记叙了1948年春末夏初,毛主席在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时的三件事:【1。关心群众碾米。2。让警卫员沏茶给老百姓喝。3。帮群众碾米,亲自端茶给群众喝。】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使我深受感动。

毛主席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爱护群众,不搞特殊化 ,与人平等相处。“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毛主席就是这样,伟大而平凡,与人为善,因此,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万古传颂。

记得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我看到一位衣着华丽的妇人,把垃圾扔在了搞卫生爷爷的脚下,这种行为受到了很多人的斥责。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平等待人,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都不能骄傲,不能自大,更不能仗势欺人,“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乎之。”

在上学期五年级,我们班有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轻视学习差的同学。我们想想:伟大领袖毛主席每天日理万机,都能关心群众,平等待人。我们小学生为什么就不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呢?现在,我们已经升入了六年级,更应该学习毛主席的这种伟大的高尚品质。

《毛主席在花山》这篇文章让我学会了平等待人,让我更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更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4

读完《毛主席在花山》这篇文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和爱民情义。

这篇文章写的是毛主席把自己都舍不得的茶叶给老百姓泡茶喝;群众在树下碾米怕影响主席工作。毛主席知道这样会耽误几个人吃饭的,所以有叫警卫员把群众叫回来碾米。

这样两件事,让我知道了毛主席是一个有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5

《毛主席在花山》这是我选自五年级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最爱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从延安转移到了河北省阜平县的花山村,日夜为解放全中国操劳着。在这期间,他不仅让当地村民喝上连他自己也舍不得喝的茶,还帮助村民辗米,不愧为中国第一任主席。

课文中有这么一段毛主席的话始终让我记忆犹新:“同志,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的局面吗?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所进行的斗争,不也正是全国的老百姓吗?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我看你是把我在特殊位置上了。”这可以说是经典。从中我看出了毛主席对普通民众的尊重,难怪他如此受人民的爱戴。

这就是我的感触,你的呢?。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6

读了《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后,我感觉到毛主席对群众们的热爱。

毛主席在1948年的春夏之交转移到了花山村。他和群众们一起碾米,让群众们一起和从南方运来的茶叶,和群众们一起碾米,在华山和大家们一起说说笑笑,一起喝着茶水,一起碾米。

毛主席总是时时i咳咳关心着老百姓,为群众着想,从来不把自己特殊化,看作就是和老百姓一样的身份。毛主席日理万机,要为国家做,也要时时刻刻关心着群众的生活。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是说在当年稀薄破很少能看到电影,好不容易有几部苏联影片,工作人员就先放给中央首长看。但仅委员怕人多不敢全。毛主席告诉工作人员,今后只要放电影,中央大院看完一场,就要给村里老百姓放一场,这样大家都能看上电影。毛主席总是先考虑百姓。能帮助老百姓的就尽力帮助他们。

毛主席作为领子,却没有把自己特殊化,而是时时刻刻都为群众着想,和群众打成一片,毛主席对普通群众那样平易近人,真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领袖。

推荐阅读:《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作文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作文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毛主席在花山有感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读后感《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精选6篇)》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无声告白》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04-10 15:52

《学校在窗外》读书笔记(通用5篇)

04-10 15:52

雾都孤儿的读书笔记(精选17篇)

04-10 16:06

高中化学教师的读书笔记

05-12 05:04

《蓝鲸的眼睛》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05-12 05:04

《放慢脚步去长大》读书笔记(精选7篇)

05-12 04:55

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

05-12 04:59

不做教书匠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05-12 05:09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