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篇文章网 > 经典短文 > 有关哲理的文章8篇

有关哲理的文章8篇

经典短文 2021-07-02 14:25:18 人气:2060

有关哲理的文章8篇

有关哲理的文章8篇

哲理: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以下是“哲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篇一:给生命一点希望】

过了二十,我觉得时间不够用了,生命列车好像一下子就上了高速。

是的,是上了高速。朋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有忙赚钱的,生命的底色映的灼灼生辉;有忙着工作的,像田野里蹦来跳去的蚂蚱;有忙着组建家庭的;生儿育女穿宗接代成了他们全部。

曾经那么多人,一起说说笑笑这么多年。我总觉得人生就这样了吧,我看看你,你笑笑我,彼此搀扶着一生也许就这么过了,不会在有什么大变动。谁能想到生命的列车刚驶过二十的转角,彼此间就有了这么大反差:你在上学,他在打工,她已经再接送儿女上学,而我还是和曾经一样,走出家门便一程一程的浪着,没有目标没有归期,像水中的浮萍。

记得有一段时间看着别人脚步匆忙,我一下子便失去了生活方向。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什么,又要到哪里去。我跑到湖边听风,想从风里听到点什么,只是愚钝的我只看到飘落的树叶和孤零零的扁舟;我去江边看别人钓鱼,想着自己能否也像周文王遇到一个贵人,从此人生风调雨顺。最后天黑了梦也碎了我只好拖着一身疲惫回宿舍。甚至我曾躺在石头上听湖水拍打大堤看能否悟到点什么后来不知不觉尽睡着了,醒来才发现眼前的湖水还是如之前那般沉默。

后来听到有个人他说:人的一生应该活的像长江黄河,长江从源头出发,漫过田野,流过平原,遇到高山他破山开路,碰见低谷他也不慌不忙,最后终于东流入海。黄河她没有长江那么钢劲,可她也有入海的梦,最终凭借毅力和智慧九曲十八湾也实现了梦想,但你不能活的像泥沙,泥沙虽然有时也会随着水流翻腾一阵子,可它最终是会沉淀的。

听到这,我似乎看清了眼前的一些薄雾。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最初,我们不过是一群孩子,吵着闹着被生命的大手推着走着,我们不愿也没有选择。后来,黄河流入平原泥沙开始沉淀,生命也陷入迷茫徘徊不前。有人他经受住了考验,在生命的黄金阶段做了最该做的事,比如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后他成了大写之人;有人做了该做之事,如上学考学结婚生子,最后他也成了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可有人他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他就像生长在世上的少数植物,只是空长一场,不开花也不结果,悄悄的来又悄悄的去,没有眼泪,没有梦想。

这些,我不害怕。因为人生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在需要长身体的时候没有粮食,在需要学习知识的时候没有条件,在寒冷的时候没有感受到温暖,在需要点燃梦想的时候没有人给予火种。这些人她们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于是她一生活的就好似风中的落叶,烧过的灰迹。这,我们不能怪她。

但我也有害怕———例如我们。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生长在幸福中,成长在知识下,二十岁前,我们念着理想说着梦想怀揣激情,我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们像黄河进入了山区,说着笑着打闹着翻腾着前行着。但泥沙总是要沉淀的,二十岁是一个标志。此时我们刚踏入社会,连社会全貌都没看清,可有些人就开始抱怨,有些人开始随波逐流,有些人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有些人在流水线上做着重复动作,把自己麻木的如同生产线上的产品。这些时,我满脑子问号,我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有时,我看到他们会想到父辈中那些搬砖的登三轮的穷苦人。这些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在他们眼里我看不到一丝抱怨,或许是他们奋斗过努力过,只是命运多舛。那我们呢,等到我们90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那天;等到我们都白发苍苍那天;等到我们都走到人生尽头那天。你能摸着良心给自己说给自己的儿女们说:我的人生很充实,我的今天我很满意吗?

或许你能,但我不能。所以直到今天我还一直在行走,一直在流浪。因为我看不清自己,看不见明天,看不到未来,我只能在行走中寻找出路,因为我知道停下来了,生命就这样了,我想给生命一点希望。

【篇二:人生,有一种养心叫放下】

人生,有一种养心叫放下:

记得电影《太极张三丰》有一句话:放下负担,奔向新生命。一些事,该放下就放下,每颗心都有承受之限,不要耿耿于怀。放下,心就得解放。

人生,有一种处世叫放弃: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要执著,就看成有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的。并相信,属于你的究终会拥有。有句名言: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放弃,也是给别人一次机会。

人生,有一种管理叫放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播出信任,就会收获信任。一种鼓励,一种胸怀,一种豪迈。事必躬亲,累了自己,也苦了他人。放手,是对他人一种信任。

人生,有一种思考叫放飞:

进步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放飞思维。放飞也是一种度量,适当‘放飞’身边的人,是给他人一个发挥的天地。放飞,一种理解,一种对自由的尊重。

人生,有一种表达叫放声:

人生充满喜怒哀乐,适当宣泄情绪就要放声。放声,是对身心一种洗涤,是一次灵魂的自由展示。

人生,有一种观察叫放眼:

看待人生,有时更需要放眼。站得高就看得远,才能更好去把握人生方向。看得越远,对眼前一些小得失就更能放得开。放眼,是一种宽广,是未雨绸缪。

【篇三:是人都很苦,不过有些人一直默默忍着】

前段时间有朋友看了我日志里写的一段亲身经历,他觉得我很痛苦,我很可怜。

我很可怜?不知道,但是自我感觉很好。其实,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痛苦不过是别人看来而已,当事人的底线早就被痛苦拉低了。就像大街上的乞丐一样,有一些是残疾的,大家见了就感觉到他很痛苦,就去给钱了。

大家为什么觉得痛苦?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拿别人和我们做对比,比我们惨的就觉得过得痛苦。但不知乞丐活得是很开心的,他心态就和平常人一样,压根就没有什么区别。

不信?不信你找个乞丐聊聊天就知道了。

痛苦,只是自己主观上的感受。

在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有钱人的生活就很幸福,只有穷人才过得很苦。随着自己认知面的增加,渐渐的,发现其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原来,是个人都会苦,只是苦法不同而已。

富人就没痛苦吗?

痛苦也有的,富人什么都有,穷得只剩下钱了。虽然有钱能享受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更多的是欲望满足后的空虚,这种空虚是绝望的。为了弥补空虚,就到处寻找刺激,经常看电视的人就知道,玩极限运动,吸毒的人,几乎都是富人,一不小心就会丢掉生命。

穷人的苦,一般就是身体上的劳苦。这一切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穷人收入相对提高一点,消费也就跟着提高了,消费和收入是成正比的。什么房贷啊,车贷,理财等等,由此呢,我们不得不更加拼命的工作,去还债,而且工作上还不能出现什么闪失,每天神经都是崩得紧紧的,一旦失业,破产,倒闭,高额的负债和消费能瞬间把一个人逼上绝路。

所以,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其实都苦,只是苦法不同。

就像佛教说的,众生皆苦。

有朋友对我说,“强哥,我觉得你过得很潇洒,没有执念,很羡慕你的。”朋友通过聊天,查看我写的日志,觉得我是个潇洒的人。

我就真没痛苦吗?并不是的,其实我也有痛苦,毕业快两个月了,还没找到挣钱的路子,花爸妈的钱,我心里一直都不安,难受。虽然爸妈愿意养着我,但是我一想到是索取,心里就的难受,所以现在我花钱很节约,一般不出门,出门也很少买东西,就怕花钱。

虽然有痛苦,但是我过得很开心,原因在于,我转移了注意力,把痛苦忽略掉了,只看见快乐的事情,每天把精力放在书本上,放在求知欲上面,也就感受不到什么痛苦了。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是理性逃避。

是逃避吗?但是我不认为。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那些事很苦,但还刻意的背着,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其实背与不背,结果,都是一样的。既然结果都一样,我为什么不开心的过呢?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一切外在不开心的事,首先是通过我们的感官,传达给理性,再传达给大脑,再由大脑产生情绪,让我们发泄出来。我们把这一切思维活动称之为内心,当一个人内心强大到极致的时候,任何痛苦都会免疫掉,在一切痛苦只会在我们面前自惭形秽。

人呢,都是主观性,一般都认为,自己就过得痛苦,别人就过得幸福,其实,大家都过得苦,只是有些人比较能忍,有些人忍不住,就通过情绪发泄出来了。

没有人是活得不苦的,只是苦法不同。

【篇四:善待生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革命烈士公墓前沉痛悼念战友时,有这样一段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生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善待。

生命是成功的基石,我们应该善待。你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古人文学阆苑里的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你——苏东坡面对无数的劫难,泰然自若,道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言壮语。你相信只要生命的长河没有终止,终有一天,你还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生命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生命孕育了机会,机会塑造了你我。没有生命,何来成功之说?

生命是抗敌的堡垒,我们应该善待,那位挑战生命极限的作家——史铁生。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为健全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展现的却是明朗欢乐。他不甘当那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角。他那用生命书写的文字,获得了他人的掌声和喝彩。如果史铁生放弃了自己,他就享受不到今天的辉煌。正因为他善待了自己,才谱写出人生最美的乐章。刘伟,中国达人秀2010年冠军,11岁时,因为电击事故,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命运用无情的绳索束住了他的双臂,当人们用叹息的眼泪感叹生命的悲哀时,刘伟依然用坚强的信念为梦想插上了隐形的翅膀,用双脚在钢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试问,一个不善待生命的人,怎么会让生命成为抗敌的堡垒。我想只不过是一座空壳,不堪一击罢了。

生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善待。台湾作家三毛一生踏遍万水千山,留下了欢声笑语。用她的经历在创作生涯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沙漠中留下了她的倩影,大地上留下了她的足迹,读者心中留下了她的美丽。狂风暴雨善待生命才是真谛。正因为三毛善待了生命,她才拥有了宝贵的财富。

就像诗人食指所说的那样:“即使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炉台,即使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们依然要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大爱,生命就会变成一潭死水。让我们善待生命,呵护生命,让生命因爱焕发出无限光彩。

【篇五:用力去搏】

人生,是一杯只能够流下,而不能颠倒的沙漏,在狭隘的管道中慢慢流逝,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的`,只有载满空气的玻璃球和生命遗失的声音。

人生,是一次倾尽心灵去创作的一幅绘画,却没有擦拭的橡皮。走的每一步,走要谨慎,小心,然而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能画出毫无瑕疵的作品。

人生,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有些人,在无知和迷茫中徘徊,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生命,不会给我们一次重来的机会,不会存有一丝留情和怜悯,任我们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重蹈覆辙。

有些人,宁可平反的活着,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生命的目的,没有存在的理由。似浮游,永远生活在世界的最基层。

有些人,有伟大的梦想,优异的能力,却畏畏缩缩,被那扇看似永远推不开的大门所吓倒,所害怕,所放弃。他们,也永远到不了生命的顶峰,感受人生的价值,一辈子忙碌,却无所为。

还有一群人,不顾他人的异议,携带着那一颗用力搏动的心,勇敢拼搏,永远不忘初心,无论前方被烟雾所湮灭,永远铭记着心的方向,朝着梦想的远方走去。

生命,需要勇气,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可以随时被世界遗忘。没用存在的意义。我们不是只有空落的双手,我们,不是只有瘦弱的身躯,我们有满腔的热血,我们有敢于拼搏的心。

听过这么一句话,我活着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了。

死不了就多闹腾,畏畏缩缩,活不痛快的人生,对自己没有丝毫意义,对世界没有丝毫价值。

如果人生,会失败,会痛苦,会无助。很好,你还活着,你还有感觉。

如果人生,会挑战,会尝试,会拼搏。很好,你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用尽所有力气去拼搏,去努力,人生是否又是另一个样子。

即使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也请推开那扇未知的大门,用生命去感受一个全新的世界。

【篇六: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这是一个寂寞流行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寂寞中迷茫与痛苦,只是他们不懂得寂寞的含义。其实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方式。那些迷茫与痛苦只是庸人自扰罢了。

珍珠,因为耐得住寂寞,才得日月精华,终成天宝;昙花,因为耐得住寂寞,方能含香蕴秀,绚烂夺目。

人生如此。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岁月的繁华;

因为耐得住寂寞,才扛得住世俗的诱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守住心中那份幸福;因为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事业的功成……

人生,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我们从寂寞中走来,也终向寂寞中走去;寂寞是一种心境,淡雅而不失其魅力;沉静而蕴含着哲理。因为有了寂寞心底的尘埃才得以净化,灵魂的污浊才得以洗涤,良好的心态才得以造就。

夜,静谧。孤单总是毫不留情的来袭。

心,空荡荡的。没有一丝色彩,慢慢的明白了——原来这种感觉叫寂寞。

人生难免寂寞时,面对寂寞,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品味着寂寞的美,在宁静致远中感悟人生;有人沽酒买醉,呼朋唤友闹喧哗;有人黯然伤神,泪眼婆娑独销魂。在这纷扰喧嚣的社会,人心太多的浮躁,只有懂得寂寞的人,内心才有一份宁静。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繁华。

面对曲终人散的落寞,伤感便接踵而来,繁华与寂寞都是人生的过程。我们要有勇于面对繁华的格局,也要有沉淀寂寞的胸怀。由于寂寞,心可以变得豁达,眼可以更加明亮,思想才得以升华。不必留恋过往的璀璨,这样才能走向真实的自我。

爱与寂寞相伴,何以安慰那曾经的沧桑。

寂寞如影随形而来,此刻,没有悲婉。只是淡淡的化成了一首心曲,在风中、在雨中若隐若现……

爱一个人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知道什么是寂寞。

昨天,只能拿来怀念,缘起缘灭,弹指一挥间。我宁肯守着一份寂寞,也不愿在光阴流逝后,泪流满面的去凭吊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那份沧桑,已是曾经……

成长,就是在寂寞中蜕变;寂寞的成长,无悔的青春。

成长,是人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一幕幕的回眸中,我们了解了自己,也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人的一生总有一段甘于寂寞的日子,有过失恋的哀痛,有过学习、工作不如意的烦恼。当我们走过青春,享受着甜美或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的所感所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寂寞,而寂寞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生,由此走向了成熟。

寂寞与幸福。耐得住寂寞,就会发现幸福。

度过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经历过寂寞的人,才会了解真正的幸福。

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去完成,去做到。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机遇,给耐得住寂寞的人;

成功与辉煌是慢慢熬出来的。

通往成功的路,处处是错失的机会。机会只敲一次门,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将它牢牢抓住。成功与辉煌,从来都隐藏在寂寞的背后,成功从来只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古往今来,凡成就伟业者,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矢志不渝,才功成名就……

多少次,我们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

多少回,我们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了一条热闹的旅途,最后失败又失败……

耐得住寂寞,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不疾不徐向前流淌的江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着人生真正的成功……

【篇七:转身,遇到秋】

走过了春的明媚,夏的繁盛,还没来得及多想,转身,便与秋不期而遇。遇见秋,犹如故人归,不用过多的寒喧,就像有些喜欢,只是一眼,便会妥帖在心里。

端坐于时光的门槛,看一片落叶点缀了秋色,一畦清露渲染了秋凉。一季落花,终是飘进了秋的门扉,秋雨,在不经意间,寸寸寒了蝉鸣,路边野菊借着秋风的翅膀暗香浮动,那些被吹散在风中的落叶,还在与谁喃喃私语?

终是沉寂了,经过了夏的盛放,走进了秋的萧索,有些遇见是繁华的,亦会有寂寥,时光给予我们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却留下一个风轻云淡的背影,唯有那些花开的记忆,是永恒不变的芬芳。

浅秋的风凉,依旧似去年,但我是欣喜的,终是重逢了。花不会因为你的疏离而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你的而转身陌路,这世间又能有多少久别重逢呢。

喜欢秋的明媚,也喜欢秋的静美,秋是温婉的。如开在院子里桂花的芬芳;秋是明净的,如白云悠悠的天空,秋是深邃的,如清晨波光淡影的湖面。

抬头,于秋阳中仰望天空,一朵悄然而过的流云,遮住暖暖的光线,远处,山,水,云,树仿佛重叠在视线中,天高,云淡,伴着我一颗纯净无尘的秋心。

秋风中,银杏树的叶子在秋风中刚刚泛黄。比起那些枝繁叶茂的深绿,则更显得有韵味,其实一树风景足以影映四季,从萌芽到初绽,再到繁盛和枯落,途经的是从荣到枯的过程,也是一种生命沉淀的美丽。

喜欢那句,生活不是浮在纸上的华丽,而是沉在书中的寂静,谁能数载春风不落?终是要收敛的,相信能够隐忍的种种都是生命的花朵,给花一份温柔,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缕明媚,正如余秋雨所说,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也跟着美丽。

一直以低温的姿态,前行于尘世间,听风轻吟,观雨潇潇,不求热烈,只求安恬,读书,书里含香,字里有情,喝茶,半杯是安暖,半杯是清凉。

总是以为,最好的懂得,会在文字间,于是喜欢将那些打马而过的往事,曾经的山长水阔,于文字中倾诉。可终有一天,素笺上的小字会旧,豆蒄上的相思会开老,唯剩下一朵寂寞的字符,就如经过一场盛大的狂欢之后,便是长长的寂廖。

站在浅秋清晨的薄雾中,看落花积满庭院,想起了那句,谁念西风独自凉。心中,便有些寂寂然,终是有些薄凉的季节,有些盛夏遗留下的热情也渐渐沉了下来。有时候,有些东西,由热转凉,已辗转过了一季。

一些繁盛,从夏的那一片绿色中滑落,走进了秋的诗行,微风,漫过了小草上的清露,在林间流动,那些路边的小花儿开的也不再张扬。却变得含蓄和丰盈起来,仿佛经过了夏的喧嚣,走过了繁华,开始学会沉稳,暗香盈袖。

夏的画卷,总是太妩媚,而秋的素描,就多了份内涵,那一抹有些厚重的色彩,便是季节书写的美感。走在秋的路上,凉风细细,时光走笔,夏已变成回忆了,慢慢的身边的风景都会变成秋天的模样,那又有什么关系,总有一天,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都会变成过往的风景。但那些曾入眼入心的美好,却会一直停留在心底。

季节辗转,没有为谁许下永远,因为懂得,所以心安,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许碌碌人生,听几声鸟呜,闻几处花香,能与一处风景不期而遇,与一缕清风温柔相待,便是慈悲和圆满。

走过了夏的喧嚣,便想在清秋寻一份安宁,也许是内心对安稳和温暖的一种渴望,总是希望能于清宁的光阴中寻一个人,浅浅淡淡的爱着,说着闲闲的话语,和着彼此的步调,守一份安宁,即便是于低低处,日子亦是生动。

那份妥贴与自然,就如安静生长在秋天的两株植物,枝叶在光阴中叠加生长,虽朴素,却是彼此的依靠,那些锁碎的情意,是光阴绵长共同走过的笃信,是相守人间岁月的安稳,这份牵手烟火寻常处的深情,时光终不会辜负。

季节到了秋天,有如人生,走过了青春的华美,经过时光的沉淀,生活,只剩下一粥一饭的平淡,和风风雨雨陪伴的温暖。

以前写文,喜欢用些华丽的词语,来装饰要写的人或事。注重美感,而现在,只想用平实的语言,书一份简单,其实生活,无论曾经多么繁华,都会回归简单的,就如这安静的秋,虽没有了姹紫嫣红的艳丽,却有着成熟的况味和美感。

总想在秋风乍起时,让心捕捉到一丝清凉的气息,如此,烦躁和喧嚣便可少一些,心便可静一些。佛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凡心净,即是净土,如此,若想洁净素雅,先要修心,只有心底清澈了,生活的笔端,便可挥出别样的韵律。喜欢那句,水净香自远,心静花自开,光阴漫长,如若所有的别过,都能洁净相忘,未尝不是一种通透;所有的遇见,都能多一份澄澈,未尝不是一种欢喜。

一场秋雨,将天空洗的如碧玉般明澈,心便随着霏霏细雨,入了秋的梦境;采撷一片秋叶,吟咏一首意韵情长,静静聆听小鸟的鸣叫,秋虫的呢喃。季节流转,终会留下惆怅和感怀,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于秋风中,轻拾一地阑珊,体味着秋的况味,感受着秋意绵长。

人生,要走过许多路,才能将尘世的风景都看遍,才能轻握一份懂得,于岁月的辗转中妥帖安放自己。丁立梅说,我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的开,而我,希望秋风中的每一片叶子都能有好的归宿。

这个秋天,愿时光多一些明媚,岁月静好,你亦无恙。

【篇八:弯树直木匠,是人皆为才】

中国有两个让人难以忘记的人,一个是李先念,一个是李瑞环,他们曾做过木匠,是木匠的骄傲,也是木匠的楷模。两人后来都当过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还当过国家主席。两人的正直作为,这大概与以前做木匠经历有关,或许是木匠使用的工具——墨线盒给他们的教育、使用的材料——树木给他们的启迪吧。

弯树直木匠,木匠手里无废料。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40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每个人找出有用的木头。经过反复挑选,只有5位老师找出了有用的木头,其余都空手归,说“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校长当即请来做工的木匠,让木匠进行挑选。木匠说:“这用挑吗?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的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都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塞儿。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木头都是有用的。”这话我体会更深,因我也曾做过木匠,知道曲直取材的道理。一块木材好不好,能不能用,并不在木材本身,而是在木匠的眼光和头脑,大料大用,小料小用。

是人皆为才,教育行里无废人。作为学校领导、教师,也要有木匠的眼光、处事哲学。我想,木匠至少有三种行为很值得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学习:

一是凡事预则立。木匠做任何一件东西时,首先有一个整体构思,即使不画出设计图,也会在脑中有一个详细的轮廓。学校领导做事也讲究调查、分析、研究,现在还流行叫“策划”,如果没有事先这些周密的准备活动,到决策时只能盲目地“拍板”。这些道理大部分领导都懂,不少人实践中也比较注意,但注意观察一下你周围的领导与其行为,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做法,有些领导与木匠的事先构思来比都应自愧不如。

二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木匠很会用材,在木匠眼中几乎没有没用的材料,即使一块小木片也可用来做楔子。没人能否认恰当地用才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不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领导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用人上,一方面选人时首先关注的不是其长处,而是其缺点或过去的错误,这样就可能将一批人才埋没;另一方面,往往不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结果只能是喜好的错位、技能的错位,最终导致工作热情的不足和创造动力不大。

三是富有成效的行动。木匠不仅有“预”,而且会有效地“配置资源”,更重要的是不空谈,会通过努力将“预”变成现实,这也是我们任何一个领导要好好学习的,不仅要会“拍板”,而且要利用资源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决策。

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确实也存在不大会“选木头”的教师,一说起自己的班级和学生,常常是只有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在他们眼里没有几个可以派得上用处。隔行如隔山,教师不是木匠,“选木头”不是他们的专业,选不出“有用”的木头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对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有平等的眼光。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纪律散漫,时而会有顶撞老师的现象;有的学生不爱学习,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都很差。自然他们无疑都是老师眼里的“废木”,歧视、讽刺或体罚学生的方式便被某些教师们采用,久而久之师生间的不和谐以至抵触的情绪就会逐渐加深,木匠眼中无废木,按照木匠式的眼光,学生之间肯定会有差异,但教师的施教理念不该有差异,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尤其对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更应该以“平等”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即使是用批评的方式,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平和地、自愿地去接受批评。

第二,要有赏识的眼光。每一块木料都有它的用处,哪怕材料再劣。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哪怕成绩再差。我们想方设法去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不会像我们说的那样“不是那块料”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愿望。”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有为之处。

第三,要有因材施教的眼光。在木匠的工作中,没有一块木料是可以直接用的,即使再好的木料也需要精心打造,通过锯、刨、凿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加工成理想的木料。教师面对的是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那堆参差不齐的木料,要想使他们都能成为你的可用之才,就要下工夫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逐渐成熟,逐渐完善,使学生个个“成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比如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的教育要从日常的行为训练中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文明、学习一丝不苟的习惯和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自主发展的基础。

所以,在提倡人本教育的今天,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做一个“木匠式的老师”,以平等、发展、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用的“木头”。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经典短文《有关哲理的文章8篇》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2022年常用人生哲理语句摘录95句

09-27 18:25

人生哲理语句锦集30条

09-27 18:25

2022年人生哲理语句集锦30条

09-27 18:25

人生哲理语句摘录40条

09-27 18:25

立冬短文案(精选95句)

09-27 18:25

每日正能量简短文案(精选80句)

09-27 18:25

睡前晚安短文案(精选120句)

09-27 18:25

【必备】2022年人生哲理句子摘录85句

09-27 18:25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