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 2022-09-27 15:33:15 人气:1196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
1、师部司令部指示:四团十连石连长带四十人在十日四时四十四分按时到达师部司令部,师长召开誓师大会。
2、早招租,晚招租,总找周邹郑曾朱。
3、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一口鱼翅刚到嘴,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4、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5、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21.出南门奔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门口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
2.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3.一颗星,孤零零,两颗星,放光明。三四五六许多星,照得满天亮晶晶。
4.大米饭喷喷香,我们大家都来尝。吃得快吃得饱,不把饭粒掉桌上。
5.母鸡骂小鸡,你这笨东西。教你咯咯咯,你偏叽叽叽。
6.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华没有来,给他留一个。
7.排排好,排排好,小狗小猫做早操。花鹿姐姐喊口令,一二三四做得好。
8.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9.出西门走七步,拾到鸡皮补皮裤。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10.我家有个肥净白净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张家院有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我拿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11.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12.打南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手里头拄着根崩白的白拐棒棍。
1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14.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标兵怕把炮兵碰,炮兵怕碰标兵炮。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3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
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
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白 老 八
白老八门前栽了八颗白果树,从北边飞来了八个白八哥儿不知在哪住。
白老八拿了八个巴达棍儿要打八个白八哥儿,八个八哥儿飞上了八颗白果树,
不知道白老八拿这八个巴达棍儿打着了八个白八哥儿,还是打着了八颗白果树。
八 座 屋
八只小白兔,住在八棱八角八座屋。
八个小孩要逮八只小白兔,吓得小白兔,不敢再住八棱八角八座屋。
拔萝卜
出八十八二十八,八个小孩儿把萝卜拔,你也拔,我也拔,看谁拔得多,看谁拔得大。
你拔得不多个儿不小,我拔得不少个儿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算算多少用车拉,
一个加俩,俩加仨,七十二个加十八, 拿个算盘打一打,一百差俩九十八。
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
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
九杯酒,酒九口,喝罢九个酒迷醉了酒。
酒 换 油
一葫芦酒九两六,一葫芦油六两九。
六两九的油,要换九两六的酒,九两六的酒,不换六两九的油。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4相声【表演:奇志、大兵】
奇志:又跟大家见面了。那么上来呢,我就提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回答的上来。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大兵,他本人叫什么名字?哎哟,那位小朋友,你说说。他就叫大兵?。还有哪位能答得上来,哪位?叫任军,对了,任军啦,小伙子,十二年前开始跟我学相声,以后到了师大艺术系专攻音乐,又到部队上大兵回来,我们搭档为大家演出相声。那么今天晚上呢,特地将一段绝活献给大家,把那个绝活献给大家。
大兵:呃,杨老师。什么叫,绝活?
奇志:绝活,我十二年前就告诉你了。绝活,记住了,绝活。绝对不能活着回来。
大兵:呵呵,杨老师,您放心,我今天晚上根本没打算再回来。
奇志:呵呵,来一段绕口令献给大家。
大兵:绕口令。嗯……第一句是什么来着?
奇志:你不记得啦?
大兵:不是不记得了。
奇志:啊?
大兵:我看你记得不?
奇志:哦,看我记得不?这个第一句就是:打南边来个喇嘛。
大兵:啧啧,记性好。打南边来个喇嘛……第二句呢?
奇志:第二句你不会啊?
大兵:看你到底记得好多。呵呵。
奇志: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嘛。
大兵:啧啧,真的记得好。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第三句呢?
奇志:你是不会吧?
大兵:我怎么可能不会呢。我只是记不起来了,晓得不?
奇志:这不一样嘛。第三句,我告诉你吧,打北边来个哑巴。
大兵:错了吧?
奇志:怎么错了?
大兵:这是第四句。
奇志:这是第三句。
大兵:第四句。
奇志:第三句。
大兵:那你讲第四句是什么。
奇志:第四句是:腰里别着……你一句不会,你是。行行行,我这样吧,我跟你说一遍。你照着再来一遍。相声演员基本功,这个吐字,喷字。: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鳎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就这么一段绕口令,说一说。
大兵:杨老师讲的好。下不得地啊,哈哈。这是严师出高徒。我保证比您老讲的好,青出于蓝嘛。
奇志:好。
大兵:哼哼。没准备好。
奇志:你别把我腰给别断了。
大兵:打南边来了个蛤蟆,一个活蹦乱跳的……
奇志:等一会儿。蛤蟆出来了。
大兵:来个什么?
奇志:不是蛤蟆。是喇嘛。
大兵:什…什么叫喇嘛咧?
奇志:喇嘛就是和尚,内地叫僧人。
大兵:哦哦,和尚,我又忘记了。打南边来了个和尚,一个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
奇志:等一会儿。什么和尚,白白胖胖的。
大兵:您老讲的和尚啦。
奇志:喇嘛。
大兵:不是一码事吗?
奇志:它不绕口令吗?
大兵:您老就喜欢啰嗦。你晓得不?
奇志:啰嗦。你看这……
大兵:打南边来了个和尚~非要说喇嘛。
奇志:对了。
大兵:手里提拉着五斤蛤蟆,咿呀,好新鲜的五斤蛤蟆。
奇志:你到菜市场买菜去了你,不练功了你?提了五斤什么蛤蟆?鳎目。
大兵:什么是鳎目?
奇志:鳎目是一种土特产,鳎目鱼。
大兵:啧,早讲我就晓得了撒。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土特产,啊,叫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眼睛一眨变成蛤蟆。
奇志:等一会儿。你蛤蟆吃多了,是不是你?是怎么回事你,你看你那个个子,趴在碗里你是最大的蛤蟆,你是牛蛙。怎么回事?我把你吹得是唔嚷唔嚷的,你把我摔的是叭矶叭矶的。还名师出高徒呢,我打算让你一鸣惊人,你差点没让我遗臭万年。争口气,再来回。
大兵: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个……喇叭。这个蛤…这个鳎…目喇…嘛要拿这个鳎…目换这个喇…哑…巴的喇叭。这个哑巴一看这个鳎…这个喇嘛的鳎…目真是邋遢死了。这个哑巴就是一嘴巴,这个哑巴怕是有点神经病咯。
奇志:我看你有点神经病你。怎么回事,这个……那个……你有多邋遢你,什么舌头你。不练基本功了?
大兵:不是,杨老师,我好紧张。
奇志:朋友们,请原谅。我这学生呢有点毛病。人一多了,掌声一热烈了他就有点紧张。呃,活动活动,把身子活动活动……你是那电风扇?你在这晃来晃去的。把舌头活动活动。
大兵:了了了了……
奇志:你漱口来了你?活动活动,自然一点,轻松一点嘛。争口气,让人一看,大兵,嘿,刚才是开玩笑,这回说的是真家伙。说完了之后,我当老师的脸上也多添彩,呵呵。
大兵:跟您老争气。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这个蛤…这个鳎…目喇…嘛要拿这个鳎…目换这个喇…哑…巴的喇叭,这个哑巴说应该换不得,你在骗我吧?
奇志:等一会儿。哑巴说话了?。
大兵:哑巴一肚子话讲不出来咧。哑巴急的要死咧,哑巴就吹喇叭。这个喇嘛就打哑巴,哑巴就咬喇嘛。喇嘛就变蛤蟆,蛤蟆上树就变成斑鸠,斑鸠咕咕咕,和尚炖豆腐。
奇志:走。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5好孩子
张家有个小英子,
王家有个小柱子。
张家的小英子,
自己穿衣洗袜子,
天天扫地擦桌子,
王家的小柱子,
捡到一只皮夹子,
还给后院大婶子。
小英子,小柱子,
他们都是好孩子。
小牛赔油
小牛放学去打球,
踢倒老刘一瓶油,
小牛回家取来油,
向老刘道歉又赔油
老刘不要小牛还油
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
老刘夸小牛,
小牛直摇头,
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
还是不让小牛还油。
两只鹅
河边两只鹅,
一同过了河;
白鹅去拾草,
黑鹅来搭窝。
冬天北风刮,
草窝真暖和,
住在草窝里,
哦哦唱支歌。
猫鼻子
白猫黑鼻子,
黑猫白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
碰破了白猫黑鼻子
白猫的黑鼻子破了
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不破
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倒吊鸟
梁上两对倒吊鸟,
泥里两对鸟倒吊。
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兜装豆
兜里装豆,
豆装满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补破兜,
补好兜,又装豆,
装满兜,不漏豆。
四个头
天上有日头,
地下有石头,
嘴里有舌头,
瓶口有塞头。
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
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
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
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6甲咱们两个人说一段儿绕嘴的。
乙 好说。
甲 绕嘴的,我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
乙 说不上来拜你为师。
甲 你说上来我拜你为师。
乙 好,你说吧。
甲 你听这个。
乙 啊。
甲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乙 好说。
甲 说。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你给我留两辆。
甲 哎,咱俩一个人两辆。
乙 不是分车吗?
甲 分车呀。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你拉,你全拉了去得了,我不要啦。
甲 你坐黄包车家去啊。
乙 我走着回去。
甲 你这是挨骂。
乙 “大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啦。
乙 哪个都行。
甲 这个好说。“出南门往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门口挂个蓝市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
乙 这个好说。
甲 说。
乙 出南门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卖了八块八毛钱。
甲 八块八,四袋子面。
乙 “出南门往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还是个面铺面向南。挂着蓝布棉门帘,瞧了瞧,哎,还是个面铺面向南。”
甲 这个算你说上来了。
乙 哪个我都行。
甲 你再听这一个。
乙 哎。
甲 “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乙 好说。
甲 说。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别动我的豆腐。
甲 准动你的豆腐啦?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冻豆腐,你熬豆腐吃吧。
甲 那就省厨师傅啦。
乙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甲 哼。这个也算你说上来啦。
乙 哪一个我都说得上来。
甲 你这是蒙的。再说一个你听。
乙 说。
甲 “你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来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不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别混充会糊糊坏了我的粉红活佛龛哪。”
乙 这个好说。
甲 说。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来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不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就给我看着得啦。
甲 哎,我给你看着什么呀?
乙 别丢啦。
甲 什么呀。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来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不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给我买一个佛爷龛子吧。
甲 那你就别糊啦。
乙 有卖的,先生。
甲 哪儿卖呀?
乙 怎么,非得说上来不可吗?
甲 你说不上来啦。
乙 当着诸位先生,说不上来我拜你为师。
甲 你要说上来,我拜你为师。
乙 好,你听着。
甲 说。
乙 我长年指着这个吃饭。
甲 你说吧。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来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要是不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你别混充会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哇。
甲 你别挨骂了。
乙 “你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来糊我的粉红活佛龛,不会糊我的粉红活佛龛,别混充会糊糊坏了我的粉红活佛龛哪。”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71、早起床,做早操。早晨做早操做操身体好。
2、酸枣子
山上住着三老子,山下住着三小子,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山下三小子,找山当腰三哥三嫂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山当腰三哥三嫂子,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山下三小子,又找山上三老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山上三老子,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只好到山当腰找三哥三嫂子,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还了山当腰三哥三嫂子,两个三斗三升酸枣子。
3、石小四和史肖石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4、数狮子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5、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8播音主持绕口令 儿童绕口令 经典绕口令 搞笑绕口令 普通话绕口令 最难的绕口令 粤语绕口令
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
四干,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
四鲜,北山苹果申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
四蜜饯,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四冷荤,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
三甜碗,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
四点心,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有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
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
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烤鸭条、清拌腰丝儿、黄心管儿、
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
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烟肉片儿、烟三鲜儿、
烟鸽子蛋、熘白蘑、熘什件儿、炒银丝儿、烟刀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竹笋、
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熘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儿、
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
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
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蟹肉羹、鸡血汤、
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氽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
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
酱豆腐肉、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白肉、红肘子、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提供的绕口令,更多精彩尽在,敬请随时关注哦。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9甲 (方言)您这是做吗的?
乙 我们是说相声的。
甲 噢,说相书的,知道。说书的老先生,说个《三国》呀,《列国》呀;说个宋朝的《杨门女将》,佘太君,老令公,杨宗保,穆桂英;烧火的姑娘杨排风;《西游记》,孙悟空,保着唐僧去取经,还有《三打白骨精》。说书的。
乙 您没听明白,您说的那是说长篇书的,我们这是说相声的。
甲 噢,笙啊。吹笙的,好艺术,这我可懂得,吹个《送公粮》,吹个《新货郎》,各种曲调。
乙 您说得不对,您说的那是民间乐器,笙、管、笛、箫,我们不会那种艺术,我们说的是相声,这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哎,简单说吧,就是逗乐的。
甲 逗乐的。怎么乐呀?是大乐是小乐?是文乐是武乐?是一点儿一点儿的乐呀,是一次全乐完呀?有个乐祥子么,你拿出来我看看。
乙 没地方给你找乐样子去。
甲 你没乐样子,我怎么就乐了呢?
乙 我们说到可乐的地方,自然你就乐了。
甲 噢,自然我就乐了。乐完了对我有吗好处吗?
乙 当然有好处啦。
甲 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虫蚊子往别的屋里跑,不咬我了?
乙 他拿我当蚊子香了。
甲 哎,你不说有好处吗?
乙 有点儿小好处,比如说,您有点儿问得慌……
甲 我怎么闷得慌?
乙 好比你心里烦。
甲 我怎么烦了?
乙 您不高兴。
甲 我为吗不高兴了?
乙 你跟人家抬杠了。
甲 我跟谁抬杠了?
乙 你跟我抬杠了。怎么说他也不明白,比如说,你吃完饭出来了……
甲 我吃吗了?
乙 怨不得他这么大火儿哪,敢情还没吃饭哪。可没吃您就得说吃了。
甲 噢,没吃我得说吃了。
乙 还得说是吃好的,吃的包饺子,捞面。
甲 噢,没吃我说吃了,还得说吃包饺子,捞面。
乙 哎,对了。
甲 我对得起我肚子吗?
乙 这位还真实心眼儿。不管你吃吗儿没吃吗儿吧……你呀,短人家二十元钱。
甲 什么?我短谁二十元钱?你要反了。我在这儿站了没十分钟就短了人家二十元钱。是你给借的?是你的保人?帐主子在哪儿啦?你找出来我问问他。
乙 你先别着急。实际上你不短人家钱,假装短八家钱。
甲 我吃饱了撑的,找个帐主子追着我玩儿?
乙 没人跟你要。
甲 要我得给呀?
乙 没这么回事。
甲 那你说它做吗呀?
乙 你不是不明白吗?
甲 我明白了,钱就没了。
乙 你先别言语……
甲 你这儿是法院?
乙 你先听我的。
甲 你是原告呀?
乙 你这儿打官司来了。你先听我说这意思。你该人家钱,还不起人家……
甲 还不了当初别借呀。
乙 他比我还明白。你呀,不短人家钱,假装短人家钱。人家老追着你要,你没钱还给人家,你心里就腻味,出来哪,上我这儿来了……
甲 你给我还了。
乙 我呀?没听说过,你听我一段相声,我还管还帐哪。我们这相声是逗乐的,你听我们一段相声,哈哈这么一乐,就把短人家钱这事给忘了……
甲 噢,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
乙 可明白了。
甲 我不短人家钱,假装着短人家钱,人家老找我要呀,我还不了人家,心里腻味了没地方去,上你这儿来了,听你两段相声,逗得我哈哈一乐,把短人家钱这档子事就忘了……
乙?? 唉,对了。
甲 我出了门,帐主子还等着我哪。
乙 你还人家钱去吧。听一段相声还管你一辈子。
甲 我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这不是跟您说笑话嘛。我这么聪明的人,不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
乙 你还聪明?
甲 我还聪明?我就是聪明。
乙 看不出来。
甲 我打小儿就聪明。
乙 由哪儿表现你聪明?
甲 我五六岁的时候,玩小孩玩意儿,就是那一上弦就跑的小汽车,刚买来,我就把它拆了,一件一件摆在那里,全看明白了。
乙 再把它装上?
甲 装是装不上了。
乙 你那叫聪明?你那叫拆。说句不好听的你是败家子儿。
甲 这是怎么说话?那不是小的时候嘛,长大了还是这么聪明。不管吗事,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街坊邻居夸俺。这个孩子真是个大聪呀。
乙 没叫你大蒜呀?
甲 什么叫大蒜?
乙 你不说叫大葱吗?
甲 大了聪明。现在六十多了,老了……
乙 你是老葱了。
甲 那你是干姜了。你这是怎么说法,谁是老葱?
乙 你着什么急呀,这不是跟你说句笑话嘛嘛。
甲 噢,这是跟我说笑话?
乙 就许你跟我说笑话,不许我跟你说笑话?我还告诉你,我们这个行业,讲究说个笑话儿,说个大笑话儿,小笑话儿,字意儿,灯谜,反正话儿、俏皮话儿,告诉您,最拿手的是说绕口令。
甲 绕口令?我懂得。
乙 说什么他懂什么,他又懂得。
甲 什么叫又懂得?我就听过嘛,绕口令嘛。“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准有腿……
乙 多新鲜哪,没腿儿那是面板。你说的那是西河大鼓唱的那个绕口令。
甲 对呀,我听过。
乙 那是唱,我们这是说,说的比唱的难。
甲 有吗儿难的,没吗儿。
乙 你老是没什么,看着容易做着难。我说一个你就学不上来。
甲 你说一个我要是学不上来,我拜你为老师傅。
乙 好,你听着。
甲 这难不住我。你别瞧不起人……(自己叨念)
乙 你听我说这个:“打(音jie)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拉曾绷(beng)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
乙 说完了。
甲 你说什么了?
乙 他没听见。我这儿说,你那儿唠叨,那还听得见。这回你可听着啊:“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个绷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呀。
乙 说完了。
甲 就这个,来个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它做什么呀。这有什么新鲜的?到了年岁往个拐棍儿这有什么呢?
乙 我们说的这是绕口令,甭管他年岁,你说。
甲 行,你听着。打哪边来的?
乙 他还没听清楚。打南边。
甲 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有八十多岁了吧?
乙 你管他多大岁数干吗?
甲 我想它这个意思呀,白胡子老头儿八十多岁,他要是黑胡子,不就五十多岁吗?
乙 你甭解释了。
甲 打南边来个白胡子拐棍儿,拄着个细白老头儿。这有吗儿。
乙 啊?拐棍拄老头儿,受得了吗?
甲 你不是这么说的吗?
乙 我说的是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的是拐棍儿拄老头儿。
甲 噢,我给反个儿了。再来,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奶油冰棍儿。
乙 什么奶油冰棍儿,奶油的。还有水果儿的哪?
甲 水果的三分,奶油的五分,你来个奶油的吧。
乙 什么的我也不吃。不对。手拄着崩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拄的是拐棍儿,不是冰棍儿。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的棍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手拄着绷……老头儿蹦……蹦,老头儿蹦三蹦。
乙 老头儿吃多了,消食哪。没事他蹦什么?
甲 老头儿练过太极拳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蹦……棍……蹦,老头儿蹦,拐棍蹦,老头儿蹦起来给你一棍儿。
乙 我招他惹他了,给我一棍儿?
甲 老头地尽力蹦,还不着急。给你来一棍儿吧。
乙 说你不行吧。听着容易,说不上来。你要说上来,我可真拜你为师。
甲 这可是你说的呀,听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绷白的白拐棒棍儿。”说上来了吧,收你这个小徒弟。
乙 这算你蒙上来的,我再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了。你听啊。“截着墙头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头儿,也不知老头儿套草帽。”你说这个。
甲 他哪来这么些老头儿呀?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老头儿……
乙 什么,扔老头儿?那不把老头儿摔死了。
甲 扔什么呀?
乙 扔草帽。
甲 还截着墙头。截着墙头扔墙头。墙头怎么扔啊?截着墙头扔砖头……
乙 好嘛。没把老头儿摔死,拿砖头也把老头儿开了。截着墙头扔草帽。
甲 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不戴老头儿,老头儿不戴草帽。
乙 为什么不戴哪?
甲 穿皮袄戴草帽,像样子吗?这是什么月份啦,怪冷的,戴个皮帽子得了。
乙 他说不上来老有词儿。说皮帽子就不绕嘴了。
甲 非得草帽?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扔过去,老头儿一看草帽过来了,往后一退步,往前一探身.两膀这么一晃,脖子这么一挺,本儿。草帽就戴上了。
乙 您这不是戴草帽,这是练杂技。
甲 对了,这是杂技团的老头儿,要不他这么大的功夫。得了,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看事容易,做事难。说不上来了吧?再听这个;“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你再说说这个。
甲 好,听我的。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你这个艺术不值钱了。
乙 怎么不值钱了?
甲 我问问你,南门外大街是怎么个方向?
乙 南北大街呀。
甲 对呀,南北大街,它这个面铺怎么冲南呀?盖在马路当中了?汽车怎么过呀?拆了得了。
乙 这倒干脆,他说不上来胡挑毛病。南门外地方大了,就南门外大街呀?我说的是南门外往西拐过去菜桥子那儿的面铺。
甲 还是的,你说明白喽。菜桥子是往西拐的,往西这么一拐不是有个小百货店吗,百货店旁边就是豆腐坊,豆腐坊旁边有个小酒馆,酒馆门口还有个摆鲜货摊的,对过儿还有个修拉锁的,修拉锁的旁边是那个面铺了。
乙 对,可找着了。
甲 说南门外菜桥子的小百货店,百货店旁边豆腐坊,豆腐坊旁边的小酒馆,酒馆门口摆个鲜货摊,对过儿修拉锁,旁边那个面铺……
乙 你听,这乱不乱呀?
甲 够乱的,差点儿转了向了,这该咋办哪?
乙 你甭添那么多零碎儿,就南门外。
甲 好,就南门外吧。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单的?夹的?棉的门帘子?
乙 棉的。
甲 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棉……蓝、帘、蓝蓝蓝的棉,挂个蓝的多难看,你挂个红的吧。
乙 哪个商店挂个大红帘子?就要蓝的。
回答者: 万圣节的捣蛋鬼 | 二级 | 20xx-6-1 00:07
甲 (方言)您这是做吗的?
乙 我们是说相声的。
甲 噢,说相书的,知道。说书的老先生,说个《三国》呀,《列国》呀;说个宋朝的《杨门女将》,佘太君,老令公,杨宗保,穆桂英;烧火的姑娘杨排风;《西游记》,孙悟空,保着唐僧去取经,还有《三打白骨精》。说书的。
乙 您没听明白,您说的那是说长篇书的,我们这是说相声的。
甲 噢,笙啊。吹笙的,好艺术,这我可懂得,吹个《送公粮》,吹个《新货郎》,各种曲调。
乙 您说得不对,您说的那是民间乐器,笙、管、笛、箫,我们不会那种艺术,我们说的是相声,这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哎,简单说吧,就是逗乐的。
甲 逗乐的。怎么乐呀?是大乐是小乐?是文乐是武乐?是一点儿一点儿的乐呀,是一次全乐完呀?有个乐祥子么,你拿出来我看看。
乙 没地方给你找乐样子去。
甲 你没乐样子,我怎么就乐了呢?
乙 我们说到可乐的地方,自然你就乐了。
甲 噢,自然我就乐了。乐完了对我有吗好处吗?
乙 当然有好处啦。
甲 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虫蚊子往别的屋里跑,不咬我了?
乙 他拿我当蚊子香了。
甲 哎,你不说有好处吗?
乙 有点儿小好处,比如说,您有点儿问得慌……
甲 我怎么闷得慌?
乙 好比你心里烦。
甲 我怎么烦了?
乙 您不高兴。
甲 我为吗不高兴了?
乙 你跟人家抬杠了。
甲 我跟谁抬杠了?
乙 你跟我抬杠了。怎么说他也不明白,比如说,你吃完饭出来了……
甲 我吃吗了?
乙 怨不得他这么大火儿哪,敢情还没吃饭哪。可没吃您就得说吃了。
甲 噢,没吃我得说吃了。
乙 还得说是吃好的,吃的包饺子,捞面。
甲 噢,没吃我说吃了,还得说吃包饺子,捞面。
乙 哎,对了。
甲 我对得起我肚子吗?
乙 这位还真实心眼儿。不管你吃吗儿没吃吗儿吧……你呀,短人家二十元钱。
甲 什么?我短谁二十元钱?你要反了。我在这儿站了没十分钟就短了人家二十元钱。是你给借的?是你的保人?帐主子在哪儿啦?你找出来我问问他。
乙 你先别着急。实际上你不短人家钱,假装短八家钱。
甲 我吃饱了撑的,找个帐主子追着我玩儿?
乙 没人跟你要。
甲 要我得给呀?
乙 没这么回事。
甲 那你说它做吗呀?
乙 你不是不明白吗?
甲 我明白了,钱就没了。
乙 你先别言语……
甲 你这儿是法院?
乙 你先听我的。
甲 你是原告呀?
乙 你这儿打官司来了。你先听我说这意思。你该人家钱,还不起人家……
甲 还不了当初别借呀。
乙 他比我还明白。你呀,不短人家钱,假装短人家钱。人家老追着你要,你没钱还给人家,你心里就腻味,出来哪,上我这儿来了……
甲 你给我还了。
乙 我呀?没听说过,你听我一段相声,我还管还帐哪。我们这相声是逗乐的,你听我们一段相声,哈哈这么一乐,就把短人家钱这事给忘了……
甲 噢,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
乙 可明白了。
甲 我不短人家钱,假装着短人家钱,人家老找我要呀,我还不了人家,心里腻味了没地方去,上你这儿来了,听你两段相声,逗得我哈哈一乐,把短人家钱这档子事就忘了…… 乙唉,对了。
甲 我出了门,帐主子还等着我哪。
乙 你还人家钱去吧。听一段相声还管你一辈子。
甲 我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这不是跟您说笑话嘛。我这么聪明的人,不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
乙 你还聪明?
甲 我还聪明?我就是聪明。
乙 看不出来。
甲 我打小儿就聪明。
乙 由哪儿表现你聪明?
甲 我五六岁的时候,玩小孩玩意儿,就是那一上弦就跑的小汽车,刚买来,我就把它拆了,一件一件摆在那里,全看明白了。
乙 再把它装上?
甲 装是装不上了。
乙 你那叫聪明?你那叫拆。说句不好听的你是败家子儿。
甲 这是怎么说话?那不是小的时候嘛,长大了还是这么聪明。不管吗事,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街坊邻居夸俺。这个孩子真是个大聪呀。
乙 没叫你大蒜呀?
甲 什么叫大蒜?
乙 你不说叫大葱吗?
甲 大了聪明。现在六十多了,老了……
乙 你是老葱了。
甲 那你是干姜了。你这是怎么说法,谁是老葱?
乙 你着什么急呀,这不是跟你说句笑话嘛。
甲 噢,这是跟我说笑话?
乙 就许你跟我说笑话,不许我跟你说笑话?我还告诉你,我们这个行业,讲究说个笑话儿,说个大笑话儿,小笑话儿,字意儿,灯谜,反正话儿、俏皮话儿,告诉您,最拿手的是说绕口令。
甲 绕口令?我懂得。
乙 说什么他懂什么,他又懂得。
甲 什么叫又懂得?我就听过嘛,绕口令嘛。“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准有腿……
乙 多新鲜哪,没腿儿那是面板。你说的那是西河大鼓唱的那个绕口令。
甲 对呀,我听过。
乙 那是唱,我们这是说,说的比唱的难。
甲 有吗儿难的,没吗儿。
乙 你老是没什么,看着容易做着难。我说一个你就学不上来。
甲 你说一个我要是学不上来,我拜你为老师傅。
乙 好,你听着。
甲 这难不住我。你别瞧不起人……(自己叨念)
乙 你听我说这个:“打(音jie)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拉曾绷(beng)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
乙 说完了。
甲 你说什么了?
乙 他没听见。我这儿说,你那儿唠叨,那还听得见。这回你可听着啊:“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个绷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说呀。
乙 说完了。
甲 就这个,来个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它做什么呀。这有什么新鲜的?到了年岁往个拐棍儿这有什么呢?
乙 我们说的这是绕口令,甭管他年岁,你说。
甲 行,你听着。打哪边来的?
乙 他还没听清楚。打南边。
甲 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有八十多岁了吧?
乙 你管他多大岁数干吗?
甲 我想它这个意思呀,白胡子老头儿八十多岁,他要是黑胡子,不就五十多岁吗?
乙 你甭解释了。
甲 打南边来个白胡子拐棍儿,拄着个细白老头儿。这有吗儿。
乙 啊?拐棍拄老头儿,受得了吗?
甲 你不是这么说的吗?
乙 我说的是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的是拐棍儿拄老头儿。
甲 噢,我给反个儿了。再来,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奶油冰棍儿。
乙 什么奶油冰棍儿,奶油的。还有水果儿的哪?
甲 水果的三分,奶油的五分,你来个奶油的吧。
乙 什么的我也不吃。不对。手拄着崩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 拄的是拐棍儿,不是冰棍儿。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的棍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手拄着绷……老头儿蹦……蹦,老头儿蹦三蹦。
乙 老头儿吃多了,消食哪。没事他蹦什么?
甲 老头儿练过太极拳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蹦……棍……蹦,老头儿蹦,拐棍蹦,老头儿蹦起来给你一棍儿。
乙 我招他惹他了,给我一棍儿?
甲 老头地尽力蹦,还不着急。给你来一棍儿吧。
乙 说你不行吧。听着容易,说不上来。你要说上来,我可真拜你为师。
甲 这可是你说的呀,听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绷白的白拐棒棍儿。”说上来了吧,收你这个小徒弟。
乙 这算你蒙上来的,我再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了。你听啊。“截着墙头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头儿,也不知老头儿套草帽。”你说这个。
甲 他哪来这么些老头儿呀?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老头儿……
乙 什么,扔老头儿?那不把老头儿摔死了。
甲 扔什么呀?
乙 扔草帽。
甲 还截着墙头。截着墙头扔墙头。墙头怎么扔啊?截着墙头扔砖头……
乙 好嘛。没把老头儿摔死,拿砖头也把老头儿开了。截着墙头扔草帽。
甲 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不戴老头儿,老头儿不戴草帽。
乙 为什么不戴哪?
甲 穿皮袄戴草帽,像样子吗?这是什么月份啦,怪冷的,戴个皮帽子得了。
乙 他说不上来老有词儿。说皮帽子就不绕嘴了。
甲 非得草帽?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扔过去,老头儿一看草帽过来了,往后一退步,往前一探身.两膀这么一晃,脖子这么一挺,本儿。草帽就戴上了。
乙 您这不是戴草帽,这是练杂技。
甲 对了,这是杂技团的老头儿,要不他这么大的功夫。得了,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看事容易,做事难。说不上来了吧?再听这个;“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你再说说这个。
甲 好,听我的。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你这个艺术不值钱了。
乙 怎么不值钱了?
甲 我问问你,南门外大街是怎么个方向?
乙 南北大街呀。
甲 对呀,南北大街,它这个面铺怎么冲南呀?盖在马路当中了?汽车怎么过呀?拆了得了。
乙 这倒干脆,他说不上来胡挑毛病。南门外地方大了,就南门外大街呀?我说的是南门外往西拐过去菜桥子那儿的面铺。
甲 还是的,你说明白喽。菜桥子是往西拐的,往西这么一拐不是有个小百货店吗,百货店旁边就是豆腐坊,豆腐坊旁边有个小酒馆,酒馆门口还有个摆鲜货摊的,对过儿还有个修拉锁的,修拉锁的旁边是那个面铺了。
乙 对,可找着了。
甲 说南门外菜桥子的小百货店,百货店旁边豆腐坊,豆腐坊旁边的小酒馆,酒馆门口摆个鲜货摊,对过儿修拉锁,旁边那个面铺……
乙 你听,这乱不乱呀?
甲 够乱的,差点儿转了向了,这该咋办哪?
乙 你甭添那么多零碎儿,就南门外。
甲 好,就南门外吧。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单的?夹的?棉的门帘子?
乙 棉的。
甲 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棉……蓝、帘、蓝蓝蓝的棉,挂个蓝的多难看,你挂个红的吧。
乙 哪个商店挂个大红帘子?就要蓝的。
甲 前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南门脸儿,你看难不难?
乙 南门脸儿?那是够难的。摘了棉门帘。
甲 噢,摘门帘,不是门脸儿。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而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个蓝布棉门帘……挂了蓝布棉门帘……摘了挂,挂了摘。你老摘它做吗儿呢?没挂坏全让你搞坏了。
乙 这不都是你说的吗。
甲 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摘下面铺……不是,摘下面铺棉门帘,瞧了瞧,面铺里有三袋面,八元钱,掌柜的唉声叹气真为难,眼看这个买卖就算完。
乙 他把这买卖给说黄了。得了。别费这劲了,你再听我说一个,“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盆平饼,饼平盆。”
甲 烙饼多费事呀,蒸锅馒头不完了吗。
乙 你甭管吃什么,你说。
甲 说一盆皮面……
乙 什么叫一盆皮呀?一平盆。
甲 说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你这玩意儿不合乎情理了。
乙 又来了。怎么不合乎情理哪?
甲 你想啊,一盆面和好了,连半盆也烙不出来,甭说烙一盆了,那怎么会平盆了哪? 乙你甭管烙多少,叫你说绕口令。
甲 行,多少甭管它了。说一平盆面烙一平的饼,饼、盆、饼、平、饼盆平、盆……盆的饼,烙饼……拿大顶。
乙 烙饼拿大顶?得,练杂技的又来了。
甲 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再说别的你也说不上来。去年腊月,我买几块豆腐放在院子里,我忘了,第二天一看,全冻上了。我就拿这冻豆腐说了个绕口令:“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剧假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啊。”
甲 闹两块豆腐,瞧这个麻烦劲儿的。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你,你不会,你别动我的豆腐。
乙 谁动你豆腐了。
甲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我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你炖,我炖,这两块豆腐全折腾碎了。
乙 谁叫你折腾了?
甲 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又到这儿啦,你不会炖我的豆腐,你别动我的豆腐,你假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我会炖,你不会炖、炖炖,顿顿炖豆腐,你非得炖,你不会熬着吃吗?
乙 又改了熬豆腐了。
甲 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 又说不上来了,你再听这个,有一个挑水的扁担,有一条坐的二人凳。
甲 就是两人坐的二人凳。
乙 对,长条的,用这两样东西说个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了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了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板凳上。”
甲 你绑它做吗儿呀?吃饱了撑的,一边坐会儿去多好啊。扁担是长的,不用你说,哪位全明白,板凳当然是宽的喽。说扁的长……什么叫扁的?还圆的哪。
乙 不全是你自己说的?
甲 扁担,说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绑(音biang)绑,绑在了扁担上,扁担不让扁担绑在了扁担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扁担上。
乙 怎么净是扁担了,板凳哪?
甲 板凳搬走开会去了。
乙 搬回来。
甲 板凳搬回来哪。
乙 你就别嚷嚷了。
甲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了……绑得了绑得了绑。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乙 好嘛,改山东快书了。你呀,别受罪了,我说一个好说的给你转转面子,你就走吧。
甲 我怎么了?我走不了,崩白的白拐棒棍儿,我没说上来?
乙 那是蒙的。你再来这个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 哎呀,俺娘啊,这叫绕口令呀?俺街坊邻居小孩也会说这个。
乙 你甭管你们街坊小孩,你说个试试。
甲 你听说:说吃平头……
乙 什么吃平头,还吃背头哪。
甲 说吃背头……
乙 什么吃背头?
甲 不是你说的吗?
乙 吃葡萄。
甲 吃葡萄?这个月份有葡萄吗?
乙 你管它有没有哪。
甲 葡萄可贵哪,苹果贱,你来二斤苹果吧。
乙 苹果干吗?葡萄。
甲 噢,就葡萄,你再说说。
乙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 噢,行了。说吃皮条……吃皮条咬得动吗?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来包仁果仁。
乙 哪来的仁果仁呀?葡萄皮儿。
甲 你再来来。
乙 你仔细听着啊,我说多少遍也是这么利索:“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 这个意思我明白了,得琢磨这个意思,吃这个葡萄,葡萄皮别吐出去,在腮帮那地撂着。……
乙 这是个猴儿呀,腮帮子有个?font color="#006699">甲印?/p>
甲 吃下一个,呸。这个皮儿吐出去了,这是一个跟着一个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哪,说上来了。嘴皮子这么一绷劲儿,就说上来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对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乙 行了。
甲 这好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乙 好说就没完了。我再说一个难说的,让你下不了台。
甲 把我吓傻了?我是半身不遂了?把你那压箱底的拿出来,你把我难住。
乙 好,你听这个:“打南边来个喇嘛……”
甲 喇嘛是什么?
乙 这是口外的出家人,喇嘛僧。
甲 噢,出家人——喇嘛。
乙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甲 什么是鳎目?
乙 鳎目鱼。
甲 怎么不说鳎目鱼哪?
乙 说鳎目鱼就不绕嘴了。
甲 鳎目鱼好吃吗?
乙 你管好吃不好吃呢。
甲 带鱼可好吃,来五斤带鱼吧。
乙 甭带鱼,就鳎目鱼。“打前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
甲 哑巴?就是那不会说话的,啊……阿……
乙 你就别学了。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喇嘛、鳎目、哑巴、喇叭,要说个绕口令。
甲 听你的。
乙 “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也不知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甲 明儿见吧。
乙 哎,别走啊。
甲 怎么这么长啊?
乙 全像“吃葡萄”那个敢情好说了。
甲 没什么。这还吓得住我呀?听着,打……打哪边来的?
乙 吓傻了,打哪边来的全不知道了。打南边来的。
甲 打前边来个喇嘛,提拉七八斤鳎目……
乙 七八斤干吗呀?五斤。
甲 五斤够吃的吗?
乙 你管他够吃不够吃的。
甲 你着什么急呀,不多不少,就五斤。
乙 就五斤。
甲 行,依着你。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着五斤哑巴……
乙 啊?
甲 哑巴让提拉着吗?哑巴打北边来的。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五斤鳎目,清楚不?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来提拉鳎目换哑巴……不,换哑巴的这个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呀……
乙 为什么哪?
甲 他那跟国不够五斤哪。
乙 噢,哑巴看出来了?
甲 看出来了。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不乐意换……你看忘了吧。
乙 怎么办哪?
甲 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前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这个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的这个哑巴这儿一鳎目,哑巴拿喇叭打了喇嘛一鳎目……一喇嘛……一喇叭。
乙 好嘛,打起来了。
甲 喇嘛这个性子大暴了,哑巴也死心眼儿,你换给他不就完了嘛。哑巴非不换,喇叭非要换,喇嘛这个意思你知道?
乙 我哪儿知道啊。
甲 喇嘛……喇嘛……你看又忘了吧。
乙 嘿,瞧这劲费的。
甲 你老搭碴儿做吗儿呢?
乙 他说不上来老怨我。得,我不言语。
甲 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也死心眼,你换给他不就完了……
乙 又来了。
甲 哑巴不乐意换。喇嘛这个脾气太暴咧,喇嘛抡起鳎目照哑巴“叭’这么一鳎目。哑巴可就说了……
乙 啊?哑巴说话了。
甲 哑巴能说话吗?哑巴那意思想要说没说出来哪,心里说,我不换你打我做吗呀?哑巴,哑……哎,你看又忘了呗。
乙 嚯——哦。
甲 再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喇叭,南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不乐意换,喇嘛可就急了。喇嘛这个脾气太暴咧,喇嘛抡起鳎目照哑巴“叭”这么一鳎目,哑巴可没说,没说心里可不服呀,心里说,我不换,你打我做吗呀?哑巴站在那里吹喇叭,喇叭在那炖鳎目吃……吃、吃、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
乙 又来了。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10从南边来了一个高高大大的喇嘛,手里提着五斤比目鱼的啦。
从北边来了一个阿巴阿巴,背上背着一个伸缩喇叭。
南边提着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要拿比目鱼的啦换北边背伸缩喇叭的阿巴阿巴的伸缩喇叭。
阿巴阿巴不愿拿伸缩喇叭换高高大大的喇嘛的比目鱼的啦。
高高大大的喇嘛非要换背伸缩喇叭阿巴阿巴的伸缩喇叭。
高高大大的喇嘛抡起比目鱼的啦抽了背伸缩喇叭阿巴阿巴一比目鱼的啦,阿巴阿巴摘下伸缩喇叭打了提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一伸缩喇叭。也不知是提着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抽了背伸缩喇叭的阿巴阿巴一比目鱼的啦,还是背伸缩喇叭的阿巴阿巴打了提比目鱼的啦的高高大大的喇嘛一伸缩喇叭。
高高大大的喇叭回家炖比目鱼的啦。
阿巴阿巴滴滴答答吹伸缩喇叭。
拓展阅读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
若问老僧的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
五百年前清一澄,一共四千五百冬。
老僧倒有八个徒弟,八个徒弟,都有法名。
大徒弟名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
三徒弟名叫僧三点,四徒弟名叫点三僧,
五徒弟名叫崩□轳把,六徒弟名叫把□轳崩,
七徒弟名叫风随化,八徒弟他的名字就叫化随风。
老师父教他们八宗艺,八仙过海,各显奇能。
青头愣会打罄,愣头青会撞钟,
僧三点儿会吹管,点儿三僧会捧笙,
崩□轳把会打鼓,把□轳崩会念经。
风随化会扫地,化随风他会点灯。
老师父叫他们换一换,要想换过来不可能。
这个愣头青就打不了青头愣的磬,
那个青头愣就撞不了愣头青的钟,
点三僧就吹不了这个僧三点的管,
僧三点就捧不了那个点三僧的笙,
把□轳崩就打不了崩□轳把的鼓,
崩□轳把就念不了那把□轳崩的经,
这个化随风就扫不了风随化的地,
那个风随化就点不了化随风的灯。
结果是,磬儿破、钟儿坏、管儿裂、笙儿倒、
鼓儿破、经儿碎、地儿乱、摔了灯。
老师父一见就有了气,是要打徒弟整八名。
眼看著八个徒弟要挨打,从外面来了五位云游僧,
他们共凑僧人十三位,一到后院数玲珑。
后院倒有个玲珑塔,一去数单层,回来数双层,
谁要是数的过来玲珑塔,谁就是那个大师兄;
谁要是数不过来玲珑塔,就叫他夜间罚跪到天明。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落鱼子一盏灯。
一个金铃,整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隔过两层数三层,三张高桌十二条腿,
三个和尚三本经。三个铙钹三口磬,
三个木落鱼子三盏灯。
三个金铃,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
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
五个铙钹五口磬,五个木落鱼子五盏灯。
五个金铃,二十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第七层,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
七个和尚七本经。七个铙钹七口磬,
七个木落鱼子七盏灯。
七个金铃,二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
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
九个铙钹九口磬,九个木落鱼子九盏灯。
九个金铃,三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第十一层,十一张高桌四十四条腿,
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十一个铙钹十一口磬,
十一个木落鱼子十一盏灯。
十一个金铃,四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到顶十三层,
十三张高桌五十二条腿,十三个和尚十三本经。
十三个铙钹十三口磬,十三个木落鱼子十三盏灯。
十三个金铃,五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往回数,那个十二层,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
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十二个铙钹十二口磬,
十二个木落鱼子十二盏灯。
十二个金铃,四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
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
十个铙钹十口磬,十个木落鱼子十盏灯。
十个金铃,四十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第八层,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
八个和尚八本经。八个铙钹八口磬,
八个木落鱼子八盏灯。
八个金铃,三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
六张高桌二十四条腿,六个和尚六本经。
六个铙钹六口磬,六个木落鱼子六盏灯。
六个金铃,二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四层,
四张高桌十六条腿,四个和尚四本经。
四个铙钹四口磬,四个木落鱼子四盏灯。
四个金铃,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二层,
两张高桌八条腿,两个和尚两本经。
两个铙钹两口磬,两个木落鱼子两盏灯。
两个金铃,整八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僧人数罢了玲珑塔。抬头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
坑里看,冻著冰。冰上看,有一棵松。
松上看,落著鹰。屋里看,一老僧。
僧前看,一本经。经前看,点著灯。
墙上看,钉著钉。钉上看,挂著弓。
看著看著,眯了眼,西北乾天,刮大风。说大风,好大的风。
刮散了满天星,刮平了地上坑,
刮化了坑里冰,刮倒了冰上松,
刮飞了松上鹰,刮走了一老僧,
刮翻了僧前经,刮灭了经前灯,
刮掉了墙上钉,刮崩了钉上弓。
霎时间,只刮得,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
僧走、经翻、灯灭、钉掉、弓崩,这麼一段绕口令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111、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在地上画个方格子,画好了格子造房子,画个大方格子造个大房子,画个小方格子造个小房子,楼上的房子分给鸽子,楼下的房子分给小兔子。
2、毛毛和猫猫
毛毛有一顶红帽,猫猫有一身灰毛。毛毛要猫猫的灰毛,猫猫要毛毛的红帽,毛毛把红帽交给猫猫,猫猫给毛毛几根灰毛。
3、斗放豆
黑豆放在黑斗里,黑斗里边放黑豆,黑豆放黑斗,黑斗放黑豆,不知黑豆放黑斗,还是黑斗放黑豆。
4、瘸子
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捆橛子。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筐茄子。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5、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12菜单子:
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
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
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
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烤鸭条、清拌腰丝儿
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
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
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
醋烟肉片儿、烟三鲜儿、烟鸽子蛋、熘白蘑、熘什件儿、炒银丝儿
烟刀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竹笋、芙蓉燕菜
炒虾仁儿、熘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
炸木耳、炒肝尖儿、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
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
糟鸭、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
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
蟹肉羹、鸡血汤、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
三鲜丸子、氽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
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酱豆腐肉
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
白肉、红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锅烧肘子、扒肘条
炖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
炸卷果儿、烩散丹、烩酸燕儿、烩银丝儿、烩白杂碎、氽节子、烩节子、炸绣球
三鲜鱼翅、栗子鸡、氽鲤鱼、酱汁鲫鱼、煎钻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131、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2、捉兔——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3、六十六头牛——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4、任命、人名——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错任命。
5、枪和糠——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14东边来了个喇嘛,
西边来了个哑巴,
喇嘛手里拎着五斤挞嘛,
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别着喇叭的要用喇叭换手里拎着挞嘛的哑巴的挞嘛,
拎着挞嘛的哑巴不愿意用挞嘛换手里拎着喇叭的喇嘛的喇叭。
拎着喇叭的喇嘛用喇叭打了拎着挞嘛的哑巴,
拎着挞嘛的哑巴也用挞嘛打了拎着喇叭的喇嘛。
打南边来个喇嘛,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个哑巴,
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
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也不知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从南边来了个喇嘛,提拉着五斤塔嘛。
从北边来个哑吧,腰里别着个喇叭。
提拉塔嘛的喇嘛,要拿塔嘛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
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塔嘛,
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叭打了提拉塔嘛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坏了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也不知别喇叭的哑巴拿喇巴打坏了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
提拉塔嘛的喇嘛敦塔嘛,别喇叭的哑巴吹喇叭。
经典的相声绕口令15小妞妞赶集
小妞妞,去赶集,
集上有人卖鸭梨;卖的那梨真叫甜,
集上有人在卖镰;卖的那镰真叫快,
集上有人在卖菜;卖的那菜真叫鲜,
集上有人在卖烤烟;卖的那烟真叫好,
集上有人在卖红枣;卖的那枣真叫红,
集上有人卖大绳;卖的那绳真叫长,
集上有人卖香糖;卖的那糖真叫香,
集上有人卖鲜姜;卖的那姜真叫辣,
集上有人卖年画;卖的那画真好看,
集上有人卖大蒜;卖的大蒜个个大,
集上有人卖红蜡;卖的那蜡真叫粗;
集上有人卖小猪;小花猪,
猛一叫,吓了妞妞一大跳。
四月十四日上集市
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
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
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
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这篇绕口令《经典的相声绕口令》还未收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