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篇文章网 > 童话故事 > 吃重阳糕的传说

吃重阳糕的传说

童话故事 2022-07-09 07:36:46 人气:1505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以下是短篇文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重阳糕的传说,欢迎阅读。

吃重阳糕的传说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重阳糕简介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 (今河南开封)、临安 (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渊鉴类函.岁时.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 《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童话故事《吃重阳糕的传说》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现代爱情故事:执子之手

08-03 12:24

经典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08-08 09:25

儿童看的哲理故事

08-08 17:32

充满正能量的职场故事

08-08 17:37

真实的故事:车票

08-08 17:27

侦探判案小故事

08-08 17:23

创业成功故事

07-07 07:07

小故事大智慧电子书里的故事

08-07 19:21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