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篇文章网 > 童话故事 >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2021-10-17 16:56:13 人气:1055

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瑰宝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成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下面是短篇文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土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请去魏国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错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如今你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己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故事里的白圭把水堵塞流向邻国,损人利己。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而他竟然还拿自己与大禹相提并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应和睦相处,不能只图自己利益,将困难或灾祸转嫁他人。

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yǐ lín wéi hè

【出处】唐·白居易《读史五首(某二)》:“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嫁祸于人。

【近义词】嫁祸于人

【反义词】雪中送炭、相濡以沫、与人为善

【年代】古代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童话故事《以邻为壑的成语故事》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三岁儿童的故事大全

07-02 14:21

6一10岁儿童睡前故事

07-02 14:18

儿童胎教故事大全精选

07-02 14:32

经典儿童故事《丢失的王冠》

07-07 19:24

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文字稿本

07-07 23:01

儿童故事小鸡和小鸭

07-07 19:16

大老虎拔牙儿童故事

07-07 19:14

给幼儿讲的儿童小故事精选

07-07 19:25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