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篇文章网 > 优美散文 >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优美散文 2022-06-27 12:57:29 人气:1632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在上海出差,天天挤车,至今,心有余悸。朋友说,住在上海,就得学会挤车。我怕不是这块料。即使恰好停在面前我也常常上不了车,刹那间被人浪冲到了一边。万般无奈时,我只好退避三舍,电车一辆辆开走。我发现,上海从挤车确实训练有素,哪怕打扮入时的姑娘,临阵也表现得既奋勇,又从容,令我不知该钦佩还是惋惜。

我无意苛责上海人,他们何尝乐意如此挤轧败坏了上海人的心境,使得这些安分守己的良民彼此间却时刻准备着展开琐屑的战斗。几乎每回乘车,我都耳闻激烈的争吵。我自己慎之又慎,仍难免受到挑战。

有一回,车刚靠站,未待我挤下车,候车的人便蜂拥而上,堵住了车门。一个抱小孩的男子边往上挤边振振有词地连声嚷道:“还没有上车,你怎么下车?。”惊愕于这奇特的逻辑,我竟无言以答。

还有一次,我买东西钱包丢在地上,便弯腰去拾。身旁是一个中年母亲带着她七八岁的女儿 。女儿也弯腰想帮我拾钱,母亲却对我厉喝道:“当心点,不要乱撞人。”我感激地望一眼好女孩,悲哀地想:她长大了会不会变得像母亲一样蛮横自私?

上海人互不相让,面对外地人却能同仇敌忾。我看见一个农民模样的男子乘车,他坐在他携带的一只大包裹上,激起了公愤,呵斥声此起彼伏:“上海就是被这种人搞坏了。”“扣住他,不让他下车。”我厌恶盲流,但也鄙夷上海人的自大欺生。毕竟上海从来不是幽静的乐园,用不着摆出这副失乐园的愤激姿态。

写到这里,我该承认,我也是一个上海人。据说上海人的家乡意识很重,我却常常意识不到上海是我的家。诚然,我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喧闹都市的若干小角落里,藏着只有我自己知道和铭记不忘的儿时记忆。当我现在偶尔尝到或想起从小熟悉的某几样上海菜蔬的滋味时,还会有一丝类似乡思的情绪掠过心头。然而,每次回到上海,我并无游子归家的亲切感。“家乡”这个词提示着生命的源头,家庭的繁衍,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一种把人与土地隔绝开来的装置是不配被称作家乡的。上海太拥挤了,这拥挤于今尤甚,但并非自今日始。我始终不解,许多上海人为何宁愿死守上海,挤在鸽笼般窄小封闭的窨里,忍受最悲惨的放逐-----被阳光和土地放逐。拥挤导致人与人的碰撞,却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对敌能开启生命的智慧。所以,上海人多小聪明而少大智慧。

我从小受不了喧嚣和拥挤,也许这正是出于生命的自卫本能。受此本能驱策,当初我才乘考大学的机会离开了上海,就像一个寄养在陌生人家的孩子,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出发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家。我不能说我的寻找有了满意的结果。时至今日,无论何处,土地都在成为一个愈来愈遥远的回忆。我仅获得了一种海德格尔的安慰:“语言是存在的家。”如果一个人写出他真正满意的伤口你就没有理由说他无家可归。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有伤口不是。对家园的渴望使我终于找到了语言这个家。我设想,如果我是一个心满意足的上海人,我的归宿就会全然不同。

※本文作者:佚名※

猜你喜欢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优美散文《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秋天的随想

07-18 08:30

留存在心间的爱

07-18 08:32

黑色“预支”

07-20 17:19

竹林深处有我家

07-21 11:44

陪同高考

07-20 18:31

流浪在异乡的思念

07-21 14:31

三角梅

07-20 20:20

浮生情

07-22 10:04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