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篇文章网 > 优美散文 >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美文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美文

优美散文 2022-02-21 11:24:03 人气:499

村庄的夜晚,静谧空旷。偶尔路上细碎的脚步声和隐约的谈论,引得四邻的狗儿叫成一片。狗儿的叫声在村庄的上空荡漾。下面是短篇文章网小编整理的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美文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古老的村庄

清晨,初升的太阳缓缓将无数缕金光闪闪的丝线舒洒于广袤的天宇,阵阵泥土的清香随着柔和的东风渐渐在清新的空气中飘溢荡漾。远处,青山蔼蔼,绿水悠悠;近处,茵茵碧野中绽放着片片金黄,绝美的清晨,神奇的大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登高俯瞰,如画的胜景中,远远近近的村庄星罗棋布。白墙红瓦、红墙灰瓦……不再是以往低矮、阴暗的模样,幢幢高柱飞檐,栋栋窗明几净。

星移斗换,时过境迁。古老的村庄,在少了中间一代中坚力量之后,已很难寻回往日的模样。不再有曾经飞歌、畅爽的情致,家家儿童留守,户户老人空巢。

草木枯又荣,候鸟往也返。春分已过,村庄好像并没有随着沉睡的大地一起清醒,要不,曾经如丝云似的袅袅炊烟,怎么此刻,还没有像以往那样自如地在空中飘荡呢?

须臾之间,几次近乡之境跃然浮现在眼前。如今的村庄,清一色的爷孙、奶孙组合。每日清晨正值上学的高峰期,无数睡眼惺忪的宝宝们身后,紧跟着的是肩背书包,手提早点、饮料的爷爷或奶奶。为了下下一代,他们冷落了锅台,没了人做菜添柴,哪来烟丝雾黛?

曾经的村庄,大大小小的池塘,历经几场春雨过后,水已经满了。阳光灿烂的春日,微风拂过水面,碧波荡漾起炫目的灵光。岸边的垂柳,这会已绿如丝绦,柔细的枝条在水面不停地描画着美丽的春景,喜得水中各色鱼儿四处游窜。可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史诗,池塘,被经年的淤泥填得已容不下春水,厚重的灰色积泥上,七零八落地躺着被霜雪冻成褐黄和被春风唤醒重生新绿的各种植物,没有了春水,哪来游鸭?

村庄四周,以往衬着灿灿金黄的,那绿茵茵的一大片,一大片,都是在微风中欢欣翻滚的麦浪,如今,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滩。昔日,村中的巷头道尾,鸡打鸣、狗汪汪;小河边的野草地上,猪儿肥,牛儿壮;荷塘里面小鱼、小虾嬉闹欢畅。如今……

儿时的我,以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为最远大的理想,只因为那时,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教室破旧,教师紧缺,小学大多都是复式班,一、二年级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三、四年级一间教室一个老师,那时的小学是五年制,唯有成为毕业班的五年级才可以独独享有一间教室一个老师。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迅猛发展,当我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时,这儿的学校已人满为患。

如今的我,以倡导广大农民朋友归园田居作为自己的梦想,不忍看着原本可以鸡鸭成群,猪肥牛壮,鱼虾满池,黍粮满仓的村庄日渐荒凉;不忍看着一座又一座厂房取代大片大片的绿地和青山。致富原本可以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为何都要弃之而背井离乡啊?

倘若一直这样,若干年后,在如此清新的早晨,我们的儿孙,能否感受到村庄如昔日般健爽能否享有似今日一般和谐优美的大自然?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我的村庄

我的村庄,请你原谅我迟来的抚摸和凝神注目。我的村庄,尽管离开你近四十年,但是我不曾把你忘记。我的村庄,你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我常常想,你该是有着万有的引力在牵扯着我的思绪。我的村庄,至今我依然会回味出你的所有。那么你呢,我的村庄,是否还能让我在那里寻到儿时的深深记忆?

记忆里,每当清晨金鸡报晓之声此起彼伏,高音、低音、长短音混成一片之后,整个村庄被唤醒。女人起身麻利,拉开木门栓,两扇黑漆门被打开,晨曦的一缕光立刻涌进过堂屋。女人直奔篱笆墙角的柴禾垛,蓝布褂子最后一颗纽扣还没有来得及扣好,风一吹掀起衣角露出遮挡不住的肥肥的裆裤,好像提拉不上来似的,咋就看不出个女人的体态美。想想儿时村庄的女人大多是这样的打扮,庄户人家的女人哪能跟城里的女人攀比,整天除了种田与泥土打交道,就是围着灶台转,肥大、宽松的衣服干起活来自是方便的很哩。柴禾垛旁卧睡的那条老黄狗也睁开睡眼望着女主人,女人抚摸一下它的头,“大黄,睡醒啦?”紧接着抱起一捆柴禾转身,瓦房上一只大公鸡还在那里伸长了脖子向着远方不停地在打鸣,“咯咯咯儿、咯咯咯儿……”

女人微笑着冲瓦房上的大公鸡一声嚷嚷,“你还真是闲得慌,上房了。”不一会儿,灶膛里的火苗映红了女人的脸,黝黑又泛着红光。炊烟袅袅升起,一缕缕左邻右舍的炊烟被风轻轻一吹,相互追逐交融在一起再慢慢散去。此时站在灶台边已是玉米渣子粥的清香、烀白薯的香甜沁入心脾。左邻的二奶奶闻到了这边灶台大锅里烀白薯的味道从锅沿窜出而散发的香,隔着篱笆墙冲着院子喊:“他大嫂,在烀白薯啊?”灶膛前的女人停下拉动风箱的右手,“呱哒、呱哒”声也嘎然而止,答应着迈过门槛望着篱笆墙那边的二奶奶连声说:“二奶奶,您等一会儿,我正打算给你送几块趁热吃呢。”二奶奶隔着篱笆墙,露出残存的那几颗发黄的牙齿“嘿嘿”应着,“那我等着哩。”二奶奶一个人独居很久,平时都是左邻右舍在照应她,那条篱笆墙从来都没有阻隔乡里乡亲的那份亲情。二奶奶蹒跚着小脚消失在篱笆墙,怀里抱着的一只花猫好像也是在应和着,“喵、喵”几声。

女人招呼自家的娃娃起来吃饭。“大妞,你给二妞扎辫子。”女人忙着给最小的三妞穿衣服、编花辫,嘴里不停地吩咐着大女儿。梳洗打扮好的三个小姐妹,像三朵花那样娇艳、水灵灵,围在炕桌前喝着玉米渣子粥,烫手的烀白薯咬上一口烫着了小嘴,“烫死我了。”二妞趔着嘴呵呵笑着。女人又给闷声不响在喝粥的男人添了一勺玉米渣子粥,“他爹,你多吃点,不然下地干活不抗饿。”男人冲着自己的女人憨憨一笑,“他娘,你也赶紧吃饭吧。”女人“哎、哎”地回应。女人坐在炕沿望着眼前的三朵花似的女娃,突然心生怅然,“他爹,我啥时候给你生个儿子,将来能顶门立户就好了。”幼小的三妞望着一脸怅然的娘不知所以,稚嫩的一声,“娘,啥是儿子?”话一出口,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女人笑得会说话的那双大眼睛里竟然扑闪出了泪花。一旁的二妞笑完后小大人似地冲着女人说:“娘,女人能顶半边天,要不把我当儿子来养,说不定我就能顶整个天了呢。”男人抚摸一下二妞的头,憨憨地笑着对女人说:“他娘,女儿好,看我们的三个娃就是三朵花,再加上你就是四朵金花哩,没有儿子我也高兴。”女人嗔笑着望着自己的男人,满脸的幸福写在脸上。

吃罢早饭,大妞和二妞姐妹两个背起娘缝制的花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卧在院子角落里的大黄狗出溜起身,紧随站在栅栏门外冲着小姐妹俩渐远的背影“汪汪”几声,又溜达回院子。不大会功夫,“当、当、当”队长催促各家男女劳力出工了。

村庄似乎安静了些许,等红艳艳的太阳悬挂在高处,留在村庄照看小娃娃的老人们三一群、两一伙的就会聚在栅栏门前的老树下,一边唠着家长里短,一边照看着刚会摇摆着走路的孙男孙女。村庄中心部位的一条老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树,那棵老槐树据说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和变迁。每年五月槐花开,香飘四溢充盈在村庄的上空。村庄里有几家的女娃娃,即便是重名,她们的长辈也喜欢用槐花给她们取名,常常是谁家的娘喊一声:“槐花,回家吃饭啰。”淘气的娃娃们有时候会齐声回应,“听到了。”然后扑哧一笑各回各家。老槐树下有一个废旧的老石碾子,常常有刚会学着爬的娃娃被放到石碾子上面围着碾子转圈爬行,看着几个娃娃追逐着爬行在石碾子上,长辈们相互夸耀别家的娃娃是如何的机灵的话,其实心里或许都在赞着自己家的娃娃如何聪明伶俐呢。不过,也有一不小心,大人一眼没有照应到,娃娃也有被摔下来的时候。我就曾经有过一次那样的经历,多少年后我的母亲提起来还是后怕,当时生怕我被摔成残疾。

据我的母亲讲,在我刚会学着爬行的时候,母亲为了下地干活挣工分,不得不把我托付给我的祖父照看。我的祖父向来是重男轻女的一个老派作为者,在不得已答应照看我的情况下,常常是忽略我的存在。我的祖父是位老革命,因病提前休养回到村庄,因为有每个月那个年代算是不菲的工资收入,我的祖父从来都没有下过地为挣工分而辛劳过。常常是穿戴整齐,背着双手在村庄悠闲地转悠,或是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闲聊,那时候肯定会有不少双眼睛在羡慕我的祖父是如此的惬意悠闲自得呢。

有一天,我的祖父抱着我转悠到了那个老石碾子,看到有人在那里闲聊他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兴许是抱着我嫌累了,干脆就把我放在老石碾子上。刚刚学会爬行的我自是不知道摔下去的危险,等到听到我被摔下来的那一声“扑通”和大哭才惊搅了我的祖父。据在场的一位邻居奶奶后来偷偷地跟我的母亲讲,“他大嫂,挣工分再打紧,可是看着那天娃娃从石碾子上摔得那声惊哭,哪个看了都心疼,你就不后怕娃娃摔出个好歹来?”我的母亲自知那位奶奶是在心疼我,没有挑唆的意思,善良的母亲自然是没有一丝责怪我的祖父。“婶子,娃娃们小,我得挣工分,照顾不过来,摔两下不碍事的,不挣工分日子咋过。”虽说我有过一次从石碾子上摔下来的经历,幸好没有留下任何后患。

等我长大了些,那个老石碾子依然还在,也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围着一起玩追逐游戏的好去处。玩疯了,也会上窜下跳地在老石碾子上作乐。夏夜,几个要好的小玩伴围坐在老石碾上,各自的两条小腿耷拉着在石碾子下荡来荡去数着天上的星星。老槐树上的夏蝉“知了、知了”叫得欢,不远处篱笆墙传来“唧唧”的蝈蝈轻声私语,叫蚂蚱也不甘示弱,“吱吱”地叫着夏夜里的一个思念。数着满天的星星,若是运气好遇到流星闪过会欢呼雀跃,一激动,偶尔也会失足从老石碾子上摔下来,总是万幸的不曾有过一次伤害,倒是觉得它更亲切了些。

如今,我在细数儿时村庄里的那些记忆,我在想,或许是因为幼时的疼痛不曾留在记忆里,所以没有可能将幼时的那次从石碾子上摔下来的疼痛复制并粘贴在后续的记忆中,也便是快乐的吧。渐渐地,那个老石碾子,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和时光的打磨,更多的是被村庄里的娃娃们无数次抚摸过的老石碾子越来越光滑。若是晴好的天,透过枝叶间穿越到老石碾子上的阳光洒下的一缕缕暖,再从光滑如镜的老石碾子上折射到四周,暖着青瓦房,暖着篱笆墙,暖着那条老巷,也一直暖着我对村庄的记忆。只是我不知道,今天的我可否还能再次抚摸到那个老石碾子的温度……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我的村庄,我的梦

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我有了我的住所,就在村庄那条清澈见底的河的对岸。但村庄还是只有那条硬化了一半的路,紧接着另一条公路。顺着公路往东可以去北泽,抚州,向西可以去县城。从县城又可以去泉港、新余、赣州。更远的地方,就不想去了。

就在这宁静、广阔的村庄。安下身心,快乐生活。

我会像祖父那样,提着一捆新鲜的嫩草,走上村头那种着柿子树的小坡上。撅一截断枝,为那断了尾的老牛驱赶六月里的蚊子。或者,转身,蹲坐在那块被岁月磨平了的大石上,点燃一些烟草,静看坡下那一大片一大片起伏的庄稼,黄了又青,青了又黄。一直看到炊烟四起,暮色苍茫。然后,起身,拎起土箕,牵上牛绳,走下小坡。顺便,随手拍去身上的泥土,属于哪里的,最后终究还是要让它回到哪里去。

这时的村庄,点点亮起如豆的灯光,其中离河最近的那盏会收留我,温暖我。

村庄的夜晚,静谧空旷。偶尔路上细碎的脚步声和隐约的谈论,引得四邻的狗儿叫成一片。狗儿的叫声在村庄的上空荡漾。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躲在水里。月光下,村庄的睡眠,踏实而酣畅。所有月光下发生的都是秘密,不要说。

鸡鸣狗叫的清晨,推开院门,迎来村庄的好空气。睁开眼,我便看见那向西去流去的河水,还有那正随风摇曳的柳条。我的院落里架着黄瓜、西红柿和豆角,种着土豆、茄子和白菜。就用这些可爱的植物养活我知足的胃。每月逢一、四、七的日子,去镇上赶集,买来油盐酱醋和粗布衣服。回来的路上,向竹林讨一根长长的竹竿,闲暇时用来赶鹅或钓鱼。在乡间的小路上,白鹅是最体面的绅士,一路曲项向天歌。在鹅群嬉戏的河水边的青草地上,含一颗叫不出名字的草,躺在蓑衣上,看天上云飞云散,鸟来鸟去。或者甩出鱼钩,独坐南风中,水波不兴,鱼钩不动,愚人自乐,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我还要在住所后面的空地上种遍桃树、杏树、梨树,还有茶子树和桂花树。这些美好的树木,受南方的阳光和水木的恩泽,有一天会开出灼灼的花,结出累累的果。就算花果都老去,也还有桂花和茶花用淡淡的苦香抚慰我。如果可以,我还要让野菊在我的身边肆意绽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因为不能预见未来,所以才用心耕耘现在。

我肥沃的田地里长着憨厚淳朴的花生和红薯,英资飒爽的玉米和香甸甸的西瓜。它们提醒着我时令和农事,让季节在村庄里隐退,节气凸现;让我记住清明谷雨春播,白露秋分收获;记住小暑锄草,二伏种菜……祖先传下来的农谚,纵使过了千年也还灵验。

最爱村庄的冬季,落了叶子的树,干枝凌乱的定格在屋后村头,让冬天没有边际的萧瑟。参差的屋顶上落满白雪,几只麻雀起起落落,打破银装素裹的沉默。在这样的夜晚,邀上老友,煎茶煮酒,围着火炉,烤着红薯,谈着天,说着地,用炉火和语言守住温暖,抵抗严寒。

像大海收留河水,村庄会装下我所有的爱和悲伤。很多年以后,我依然会在村庄那条只硬化了一半的路上,走走停停。看,山还是那么的青,水,还是那么的绿,村庄还是那么的美,是多么美好的事。

可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我的村庄,我的梦。

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村庄印记

一辈子撵不走的是乡愁,一辈子印在心上的是养我长大的村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现在身处何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是从那个村庄里走出来的儿女,那些年的时光一直装在心里,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题记

在云贵高原的边陲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那便是我的故乡。那里的平均海拔在1700米之上,村庄在一个低凹处,四周被山包围,中间有一条河流躺过,奔向远方。我们小镇上的人把这样的地形称作坝子,村庄就依附在这片坝子里,一条主道沿河并列,又分岔成无数小路通往每家每户,就这样村庄的小路阡陌纵横,河两岸长满各种各样的大树与花草,顺着这条路进去,就会看到整整齐齐的房屋,有的并排,有的接壤公用一道墙,村间各种男女老少正在自家门前忙着事情。这就是养育我的村庄。

突然想起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面: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想,如果时光倒退回到陶居士那个时代,莫非他笔下就是我的村庄,想着想着就会笑起来,旁边的小伙伴突然就在我头上给我一指头:姑娘,做梦呢,醒醒啊。我呵呵地傻笑起来。

(一)环绕村庄的山

“山,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内涵,一种奉献,一种脊梁,也是一种自然的演练场”古往今来,它是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多少居士的内心所向,多少文化与信仰的出生地。曾经游过崂山,爬过泰山,登顶峨眉,无疑不被它们的奇秀伟岸撼动人心,风光旖旎深深陶醉。

但是故乡的山却更让我无比眷恋,它对村庄的给予,它给村庄带来的光与热,它于我,我于它,都已经有形无形潜入一种情感在心田。它的默默奉献与源源不断地输出就是这样养育着我们村庄的祖祖辈辈,这大概是世间另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村庄的四周被山环绕起来,似乎也像天底下父亲那样身躯伟岸,背影深沉。山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被,青树、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花草、野果树、矮小的蕨类植物等,给大山穿上最美的衣服。由于特殊的气候与土壤,使得这些覆盖山林的植被垂直分布,远远看上去是一层绿纱,这是生命的颜色。走近一个你会发现各种精彩,像是混搭风格一样共同生长,使得山里景致更为醉人。

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取暖家用与烧菜做饭更多是来自于村庄的大山,主要的柴火就是依靠山上这些树木,每年松针都会落下枝头,一层一层底覆盖在地上,村里的人们就约着上山积肥。

每到夏天来临的时候,就是山里物产最丰富的时候,云南向来出各种野生蘑菇。天还没亮,我们就相约成群去山间菜蘑菇。特别是昨晚一场大雨过后,今早更是蘑菇出土最棒时期,我们提着小篮子,沿着山往上爬,兴高采烈就开始今早的劳动,一路上你还可以吃各种杨梅,一路酸爽,却一路狂吃,那种滋味也是世间另一种享受。采摘蘑菇这也是一项技术活,一个早下来有的人拾了很多,有的人却几个,回家路上还讨论着今早的成果。

这个技术活需要我们的眼力、方向感、常识、运气等等。有的人知道什么树下应该会长出蘑菇,这片青苔上长什么类型的蘑菇,甚至有的人每年都会记下这蘑菇的生长地,下一次来一定还会长出,我们把它叫作“菌窝”。当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你一定要学会区分这些菌类,不是每一种菌都可以吃,有的也是有毒的。还有的菌在这一座山上能吃,在这一座上的却不能,祖祖辈辈下来,村里的人基本都能掌握这个常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还可以用在这里。

除了夏季野生蘑菇外,还有各种野果野菜。比如野葡萄,野樱桃,鱼腥草,海葚子,蕨类植物等各种应有尽有,可谓是物产丰富啊。东北素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说法,我觉得西南应该可以称得上“脚踏蘑菇顶野果,满山野菜遍地抓“。

这就是故乡的山,它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为村庄输出,守护着村里世世代代的儿女,我也希望村民们能与大山互相守护。即使我现在已经离开村庄,身处异乡,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儿女。

(二)淌过村庄的小河

大概每一座城都有一条河流或者一个湖泊养育着那里的人们。比如说长江黄河途经的地方,比如说上海的黄浦江,再比如说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而村庄的这条小河就这么顺着村庄流淌出去,它很小很窄,甚至小到我们给它取名为“小河”,它是汇合山上的小溪而形成。

小河给村庄的人们带来资源,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庄里面绝大部分还是以农业为主,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亩田地,每年灌溉的水全部来源于这条小河,一年一又年的丰收让村里的人们过上好日子。

河岸两旁栽满了各种柳树,花草,又为村庄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这样的一个好环境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场所。那些年,老人们约着在河边聊天打麻将,孩子们也会到河里玩儿。

小河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童年。小时候我们经常约着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抓鱼捞蝌蚪,当然是不会有虾的啦。那个时候特别爱玩水,我想大概每个小孩都会有那么一段难忘的记忆吧。见到有水就会高兴得不得了,然后玩一整个下午,晚上爸爸妈妈到处寻你回家,回到家发现衣服裤子鞋子全湿透了,然后埃一顿打,屁股一顿遭殃,又是一顿嚎叫,这一系列皆是连锁反应,可是你还是记不住,仍然会有下次,其实不是记不住,而是喜欢,大概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淘气里长大的,所以那条小河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等我们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学着妈妈来到河里洗衣服。每个周末背着篮子到河边,你根本就不用约谁,这里全是伴。特别是在夏天,太阳高照的下午,小河两岸充满人,你还要提前一点来占据有利位置,大家一边洗衣服,一边热火朝天地谈天说地,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都会有着同样的话题,笑声在河里荡漾开来。有时候我们年轻人直接挽起裤脚在河里嬉戏打闹,阳光下被印得两腮通红,我们像鸭子一样在河水里面畅快。

小河哺育了田里面的庄稼,庄稼养育着我们;小河给了我欢乐的童年,见证着我的成长。纵使时光之水向前奔走,纵使它这样一去不复返,但每当我停下来歇脚的时候,那些日子总在心头。

(三)村庄的人

故乡的山水养育着村庄善良勤劳的村庄人。

他们每天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他们的土地上尽情地播种收获,云南处于亚热带,所以一年两熟更让他们忙于劳作;每家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种出各种蔬菜,不仅自己家吃还能销售往其他地方,家里都养着一些鸡鸭鹅,每天早上提醒着主人:起床了。主人起来打开圈门,一溜涌出来,主人回去升起炉子,村间烟囱冒起来,太阳透过山间照出斑驳的影子,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照料。我家今天插秧你来,明天你家收割我去。就是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他们顺利完成每一季的播种与收割;你家菜园子里的菜会给我,我家菜园子里的会送你;她家煮好吃的送一碗来我家,我家今天炒火腿会叫你来吃饭;他家娶媳妇村里面都来帮忙,我家嫁女儿大伙也来热闹;已经形成这种淳朴的风格,或许可以称为“习俗”,这是村间所特有的,那份厚重的情感早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特别是现在久居住于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日子里越能感觉到村庄的那份人情味儿。每次回家,这个是七大姑,那个是八大姨,白天遇到的时候热情地问候着,晚上会带着自家做的好吃的来给你尝尝,乡里邻间就是这么热心肠。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来,妈妈不在家,村里一个大娘跑来家里:“你妈今天上邻村了,放下书包去我家吃饭。”有记忆以来不知道吃了她家多少次饭,这些一直记在心里,工作以后,碰上逢年过节回家,我都会买一些水果略表心意给大娘送去,她还在一个劲地夸,跟你说过去的事。

也记得小时候总是淘气,老是会挨鞭子,那时候就会拼命跑到邻居家,他家就是我的“避鞭所”,甚至只要你一大声哭,邻居阿姨就会跑来,把父母手里的鞭子从父母手里夺走,然后一边哄着你带你去她家,等父母气消的时候再把你送回来。这大概很多村庄小伙伴都有用过的一招吧。

当你快要离开时,邻居总会带一些自己家特有的特产让你带回城里吃,比如酸菜,比如晒的土豆皮,瞬间心里流露出一种暖意。这大概是世间另一种真情吧。

村庄的人就是这样,遇见他们的时候,你就忍不住叫他们,哪怕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我喜欢村庄里的这群人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在他们身上总是能感觉到一股淳朴气息,与他们相处很放松很愉快,尽管他们穿的不是名牌甚至衣服上沾满泥巴,没有豪车但也有小黄牛车,住的也不是别墅但也足够温馨,离婚对于他们来说很遥远。这样一群朴素简单却又热情的村庄人,在我心中他们最幸福。

故乡永远是唱不完的一首歌,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村庄的人们已经装在心里。纵使我现在远在他乡,但是那里是最眷恋的最温暖人心的地方。抬头看向天空的时候,我会对着头顶上那片飘向远方的云彩说说话,让它带去我的祝福。

伴着花香,伴着鸟叫,伴着田野间那篇金灿灿的稻谷,仿佛我又回到了村庄,走在回乡的小路上,顺着那条小河逆流而上,一路上满满的暖意,时不时遇见村里的叔叔阿姨,我们互相热情地问候着,我也一直在不停地张望,不停地寻找,寻找一切我熟悉的记忆。

待下一个春暖花开,我就回来了,等我,村庄。

猜你喜欢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优美散文《描写村庄的经典散文欣赏美文》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天堂中的爱人,你还好吗?

09-30 16:07

周末,一个人去爬山

09-30 16:13

像朵朵一样飞扬

06-16 18:21

生命的挽歌

09-30 16:12

摔出来的悟

10-04 17:35

咖啡 爱情 婚姻

10-05 03:29

我的武术情结

10-05 16:23

放风筝

10-04 14:32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